558来了个民族英雄
emsp; 和中国这个主权国家不同,东南亚当时大部分都处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状态,并没有自己的主权利益。

  在这样的前提下,日本人对东南亚的入侵,就很简单的可以被粉饰为解放殖民地的友谊之战。

  而对于当地人来说,主权反正也不在自己手中,从张三换成了李四,从英法美国换成日本,对他们的现状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影响。

  事实上日本人也真是这么干的,他们对这些没有反抗也没有主权诉求的半荒芜国家,只有自然资源的掠夺,大大降低了当地人的反抗情绪。

  久久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仇恨并不刻骨铭心,也让日本在这些地方扶植起来的傀儡领袖,战后半数都成了所谓的独立运动领袖。

  这也就是为什么,鲍斯投靠了日本人,却在后来成为印度的英雄的原因。

  现在,这位激进的反英人士,在发现德国比历史上更加强大之后,以更快的速度,来到了德国,寻求第三帝国对其印度独立诉求的支持。

  可惜的是,李乐或者说现在的德国,实在是对遥远的印度,有些鞭长莫及,不感兴趣。

  在李乐的计划中,除非德国可以顺利并且毫无阻碍的占领中东地区,否则是不应该把手伸向印度的。

  毫无根基的扩张,最终只会导致德国崩溃,而不会捞到实际的好处。

  另一方面,鲍斯这位反英的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并不是德国希望合作的理想人选。

  现在的反英人士,将来就会是一个更激烈的反德人士,扶持这样一个人,不如在水到渠成的时候,再临时扶植起一个傀儡来更合适一些。

  “他还真的来了……”李乐在研究二战历史的时候,当然是认识这么一个人物的。

  不过历史上他是在1941年的4月来到的德国,而现在才刚刚是3月末。

  李乐这个巨大的蝴蝶煽动的翅膀,卷起的巨大风暴,让鲍斯这么一个无关二战局势的“小人物”,也更改了原本的行动轨迹。

  说鲍斯是小人物,可能印度会有不同的意见。可是放在整个二战历史当中,鲍斯这样一个傀儡政权的领袖,真的没有起到任何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他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成立的所谓印度国民军,虽然参加了战斗,却没有起到任何左右战局的作用。

  而在整场战争中,他除了跟在日本后面进攻了一次之后,就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也确实因为他连半点贡献都没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