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真是一个好日子
�尽快执行巴巴罗萨计划,打到斯摩棱斯克,就到斯摩棱斯克!”

  这算什么?凯特尔心中想道。刚刚在3月8日签署了《英德停战协定》,结果就在3月10日决定再一次进入战争状态?

  也就是说,元首实现了他对这个国家人民的承诺:打败英国就会迎来和平。可惜的是和平是到来了,不过仅仅只到来了两天而已……

  多么的讽刺啊,人民热爱的好元首,在停战的第三天,就开始酝酿新的战争了。

  不过,作为一名元帅,凯特尔一开口回答的内容就变成了:“我的元首,后继乏力的攻击,是会遭到猛烈的反击的。”

  “现在我们手里多了700架以上的运输机,还有更多的轰炸机负责清除障碍……地面推进的速度会更快一些,物资运输也能更多一些。”李乐倒是比较乐观,因为他知道那场不曾发生过的巴巴罗萨行动。

  知道那个计划的他,在拟定新的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给参谋们提供的数据,也要比大家乐观估计的要严酷的多。

  很多人认为苏联的部队战斗力不高,大量损失有生力量之后,就会溃败投降。

  可是李乐知道,即便是打到了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和他的部队,也没有半点投降的打算。

  甚至斯大林还颁布了一个命令,命令处决一切后退的指挥官,还有放弃阵地的士兵。

  德国也是第一次在苏联境内体验到了焦土政策,体验到了残酷的巷战,究竟有多么的可怕。

  “让勃劳希契做好准备,我们一定要在苏联人发动进攻之前,抢先发动攻势……”这一点李乐和他的幕僚凯特尔,实际上是有共识的。

  凯特尔甚至还有勃劳希契,古德里安以及曼斯泰因,伦德施泰特还有魏克斯等等都有着一样的想法。

  所有人都认为,与其要一个被入侵的大义,不如首先发起攻击更符合德国军队的传统优势。

  与其把波兰甚至是罗马尼亚打成一片废墟,倒不如直接攻入苏联本土,在乌克兰广袤的平原上作战来的舒坦。

  在这种想法的催动下,德国军队高层普遍愿意先发制人,李乐也是怀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才准备提前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

  这个时候,德国发达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一辆接着一辆的飞驰,正在把尽可能多的物资运往前线。

  天空中,运输机可都不是简单的转场,它们也肩负着运输的任务,把西线储备的航空炸弹,尽可能多的运输到东线去参战。

  小路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