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去西伯利亚
了我们和德国人的双重帮助……这让我们或者德国人的估算都会有些许的偏差。”罗斯福倒是看得非常的宏观,开口对马歇尔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十几年的时间里,苏联利用凡尔赛体系对德国人的压榨,从德国手里拿到了不少的技术。

  他们也从英国还有美国这里买到了不少机械装备,在当时大家都唯恐天下不乱,互相坑害当然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经过了十年的输血和姑息纵容,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成长起来。罗斯福看不透斯大林,马歇尔当然也算计不透那个遥远的红色国家。

  希特勒如果可以理智客观的评价苏联,重视这个国家的底蕴,他也不会一意孤行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并且在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一错再错。

  希特勒计算的是德国援助苏联的那些家底,可惜的是他对美国和英国的纵容却一无所知。

  庞大的苏联在战争中还得到了美国的海量支持,这些支持远远超过了德国高层的统计和测算。

  “无论偏差存在与否,苏联打算进攻德国,是不容置疑的事情。”马歇尔自信的说道:“如果他不下手,希特勒就会下手!”

  “怕就怕,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动摇了苏联开战的决心啊。”罗斯福看着窗外明媚的春光,这样说了一句。

  ……

  远在依旧寒冷的克里姆林宫,金光闪闪的建筑物的尖顶上还有一些没有融化的积雪。

  穿着厚重长款军装的苏联士兵,握着钢枪守卫在他们站岗的位置上。

  这里的画面似乎一直都自带背景音乐,雄浑的乐曲让这里显得更加神秘。

  斯大林站在窗子旁边,倾听着有关英国投降的种种消息。之前他还认为这是英国人放出的烟幕弹,可现在看来英国是真的被德国人逼上了绝路。

  “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德国人真的开进了伦敦城区,我们驻英国的大使亲自来电证明了此事。”一名外交官战战兢兢的对斯大林汇报道。

  在这里的所有人都知道斯大林一心想要入侵德国,把苏联的红旗插上欧洲的每一个城头。

  前线作战准备的拖延,使得战争一拖再拖。结果与英国夹击德国的机会已经错过,怎能不让斯大林恼火?

  铁木辛哥站在那里,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边的矮小的赫鲁晓夫。

  他们两个人基本上就是负责前线作战准备的,结果他们晚了一步,这明显就是他们两个人的责任。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