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吃肉
  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有的时候看的不是地位和他手里的权力,而是看这个人究竟能不能替代。

  冲冠一怒砍了戈林这个事情容易,同样身份地位被轻易铲除的,远的不说,几年前就有一个可怜的冲锋队老大罗姆。

  可是,干掉了戈林之后,谁来帮元首制衡军队内的容克贵族,还有那些尾大不掉的海陆军老头子们?

  不要小看戈林对军队传统势力的压制作用。有了戈林这个“搅屎棍”在,许多问题上元首能够名正言顺的插手军队问题,却不担心军队会强势反弹。

  历史上戈林到处插手,发展他控制下的空军的同时,也让希特勒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了军队内。

  尽管不情愿,可是陆军对空军的需求,是无法被剥离的。轰炸目标并且确保制空权等方面,陆军实际上是“有求于人”的状态,这就是权力的争夺,看不见的战场……

  杀掉戈林可能对李乐来说,有30分的好处,可放在战略层面上来说,对陆军和海军就有80分的好处。

  一增一减之中,除掉戈林无形之间就大约给最高统帅部减掉了50分的底气,这生意赔太多了,李乐才不会轻易去做。

  另一方面,在李乐的影响下,戈林作为一个思想狭隘的空军领袖,掣肘空军发展的消极影响正在减少,时不时敲打一下,留着继续用也算是合格。

  在这种情况下,李乐更愿意留着戈林这条狗去对付勃劳希契等贵族军官,等到他的威望更加难以被动摇的时候,再除掉这个不那么听话的副手。

  李乐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心中策划妥当了,他把希姆莱当成自己的垃圾桶,而戈林则是他的看门狗。这两个人都是要除掉的,只不过除掉的时间还有顺序,要仔细掂量罢了。

  因为,希姆莱和罗姆差不多,只是象棋里面,一枚随时都可以抛弃的“边卒”,而戈林至少是棋盘上的“仕”,虽然有的时候碍事,可不到关键时刻是不能卖掉的。

  换句话说,杀人好杀,但是杀掉这个人必须是加分项,而不是减分项。哪怕是不增不减,也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去运作杀人这种麻烦事。

  这就是政治……一种让人有的时候觉得憋屈,却又不得不妥协的选择。

  至于说赫斯,李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这个第三帝国副元首先生谈一谈。他希望这个自我感觉越来越不重要的可怜人,重新找一点事儿做,而不是飞到英国去送人头。

  李乐决定把赫斯这个人打造成一个可以替自己做一些事情的角色,分担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看好国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