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舞与歌
�拉出来。
这是两头雄健的大牯牛,一身皮毛油光铮亮,肌肉走向在皮肤下清晰可见。
音爸爸在牯牛的角上分别挂上了阿音祖奶奶的花鞋,还有悬天鹞子祖祖的手枪,标示两位受祭者的身份。
李君阁放眼看去,各家各户都在自家的祭牛前忙活。
苗娃还有好些阿音亲戚家后生也过来帮忙,不光自己家,每头大牛身边都聚集了七八个人。
芦笙队早已等在那里,也许是拉牛旋塘仪式分外隆重,带领芦笙队的人已经换成了那位经验丰富的师傅。
祭司们在队伍前站立,等待旋塘这一刻的到来。
祭祀的多是新近去世的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甚至儿子、女儿,这些人的音容笑貌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正因为这样,在拉牛旋塘这一仪式过程中,有一些很特殊的表演。
十二点正,放铁炮的人在队伍前放了一声大炮,队伍便开始向旋牛塘走去。
扛鼓藏旗的人走在最前面;
然后是排成纵队吹奏的芦笙莽筒队;
育爷爷在两个寨老的搀扶下紧跟在芦笙队的后面;
其后是家里的女性亲戚们。
这些女性是家里辈分地位较高的,她们空着手,五六个人一排,形成一个方阵。
祭司们则走在她们的后面。
两个舅舅一人牵着一头牛,李君阁和苗娃等人一起将它们围着,帮忙一起赶牛。
在牛的后面,是盛装的其余女性亲戚们,其中一些用竹竿挑着新衣服新绒被。
举着鸟铳的音爸爸也在其中,他还不时地比划着动作,以显示玄天鹞子祖祖的威武。
紧跟着是第二家,第三家……各家的队伍,一时间排成了一条长龙,围观的人或者跟随,或者上坡,或者上树。鞭炮声此起彼伏,人群欢呼喝彩,端的是热闹非凡。
来到旋牛场,队伍开始绕着四周转圈,四方欢声雷动,这就是老瘪爷所说的“旋塘”了。
转了两圈后,有人从一边早已挖好的一个泥巴坑里抓来一把泥巴,抹在牯牛的背上,从尾部一直抹到脖子。
另一个人则抓了一把大米,顺着泥巴的方向从尾部到脖子洒在牛背上。
同时,等候在这里的苗婶将一对项圈分别戴在两个牛角上,再用一块布将这
这是两头雄健的大牯牛,一身皮毛油光铮亮,肌肉走向在皮肤下清晰可见。
音爸爸在牯牛的角上分别挂上了阿音祖奶奶的花鞋,还有悬天鹞子祖祖的手枪,标示两位受祭者的身份。
李君阁放眼看去,各家各户都在自家的祭牛前忙活。
苗娃还有好些阿音亲戚家后生也过来帮忙,不光自己家,每头大牛身边都聚集了七八个人。
芦笙队早已等在那里,也许是拉牛旋塘仪式分外隆重,带领芦笙队的人已经换成了那位经验丰富的师傅。
祭司们在队伍前站立,等待旋塘这一刻的到来。
祭祀的多是新近去世的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甚至儿子、女儿,这些人的音容笑貌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正因为这样,在拉牛旋塘这一仪式过程中,有一些很特殊的表演。
十二点正,放铁炮的人在队伍前放了一声大炮,队伍便开始向旋牛塘走去。
扛鼓藏旗的人走在最前面;
然后是排成纵队吹奏的芦笙莽筒队;
育爷爷在两个寨老的搀扶下紧跟在芦笙队的后面;
其后是家里的女性亲戚们。
这些女性是家里辈分地位较高的,她们空着手,五六个人一排,形成一个方阵。
祭司们则走在她们的后面。
两个舅舅一人牵着一头牛,李君阁和苗娃等人一起将它们围着,帮忙一起赶牛。
在牛的后面,是盛装的其余女性亲戚们,其中一些用竹竿挑着新衣服新绒被。
举着鸟铳的音爸爸也在其中,他还不时地比划着动作,以显示玄天鹞子祖祖的威武。
紧跟着是第二家,第三家……各家的队伍,一时间排成了一条长龙,围观的人或者跟随,或者上坡,或者上树。鞭炮声此起彼伏,人群欢呼喝彩,端的是热闹非凡。
来到旋牛场,队伍开始绕着四周转圈,四方欢声雷动,这就是老瘪爷所说的“旋塘”了。
转了两圈后,有人从一边早已挖好的一个泥巴坑里抓来一把泥巴,抹在牯牛的背上,从尾部一直抹到脖子。
另一个人则抓了一把大米,顺着泥巴的方向从尾部到脖子洒在牛背上。
同时,等候在这里的苗婶将一对项圈分别戴在两个牛角上,再用一块布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