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给洋人修铁路
��人了?

  宋应星的到来打断了崇祯皇帝想要出去砍人的想法。

  虽然崇祯皇帝在后世只是一个程序猿,对于很多理工科的知识,哪怕是高中初中的都基本上忘的差不多了,唯一没忘的编程技能在这个时代又屁用没有,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啊,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崇祯皇帝好歹见识过后世的许多东西。

  比如电灯,比如收音机,比如电台,比如蒸汽机和内燃机,虽然不知道这些玩意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但是大致的原理还是知道一些的。

  这就给皇家学院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毕竟在知道了正确的结果之后进行反推,比从零开始已经不知道要省下多少事情了。

  就像是大明朝的铁路一样,如果没有崇祯皇帝的出现,大概是过上几百年后有个老中堂对一个老不死的老佛爷说:“老佛爷,洋人要来给咱大清修铁路啦!”

  现在的大明就不一样了。

  虽然说铁路还远远达不到后世那么大的速度还有密度,但是多少和快慢是一回事儿,有没有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了。

  大明现在就有,完全可以给洋人修铁路,虽然铁道部和户部都没有这个打算。

  宋应星带来的好消息是就是关于电灯的。

  发电机那玩意挺难搞的,但是真的要舍得砸钱,别说是在大明了,就算是再往前推上个千百年,跑到老刘家的时代也未必搞不出来。

  真正的难点还是在于电能的利用方面,而崇祯皇帝恰恰知道这玩意该怎么用。

  让崇祯皇帝倍感惊奇的是灯丝。

  跟后世的钨丝一点儿都不像,但是崇祯皇帝对于这种新出现的金属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看起来大明的科技树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跑偏的情况。

  按照宋应星的说法,现在弄出来的灯泡寿命大概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只要舍得砸钱,不夜城的概念就可以提前出现在大明了。

  当然,这种东西肯定不可能现在就向整个京城铺开,因为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供电线路的问题,还有管理方面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这些问题单一拿出来看都不起眼,但是结合到一起,就足够所有人都头疼了。

  崇祯皇帝的目标还是在火车上面。

  给火车安装上了大灯,这对于夜间行车来说简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