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九十八 杀人不诛心,就等于什么都没做
�名罢黜枣祗,叫他数十年功勋付诸东流。”

  郭瑾想了想,觉得这样很好。

  “仲德公之言大善,就这样做!”

  于是郭瑾下了一道圣旨给枣祗,斥责枣祗没有做好民政部尚书,没有做好一个首脑,没有给部下以身作则的引导,以至于民政部出现那么多贪官污吏,谋取国家利益。

  枣祗作为民政部尚书,长久以来居然不曾发现,不曾注意,也没有预防这样的情况发生,整的民政部上下是乌烟瘴气黑幕横行,他看了都觉得无法直视。

  枣祗难道就没有感觉到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吗?

  现在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就在眼前,难道他还能觉得自己独善其身是正确的做法吗?

  如此无作为的官员,如何能身居高位继续制定国家政策?

  本来面对如此局面,枣祗应当被严格惩处,以儆效尤,告知全体高级官员不要懈怠。

  但是念在枣祗是元从官员,跟随太上皇勤勤恳恳,有开国之功,所以不加额外惩处,罢黜民政部尚书职位,罢黜爵位,只保留太上皇赏赐的田亩,回家养老去吧!

  你要辞职?

  我偏不让。

  我要自己用正当的理由罢黜你!

  你休想荣耀归乡!

  你休想福泽后人!

  荣耀退休官员所能拥有的一切待遇你休想得到!

  冒犯皇帝得罪皇帝,从而被皇帝记恨,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的结局。

  枣祗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作为元从官员,还被罢黜了。

  曹仁那种荣耀归乡的元从大将的待遇枣祗是没有的,枣祗连正常退休官员的待遇都没有在,只剩下郭鹏赏赐给他的土地,没有退休金。

  从此以后,就真的要耕读传家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儿子还在做官,孙子还能继续读书。

  但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枣祗在魏帝国官场上辛苦耕耘数十年的政治财产一朝丧尽,什么也没了,本来可以凭借他的功绩与威望发展起来的枣氏家族,成了飞灰。

  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这如何不是他贸然得罪皇帝的原因呢?

  这个消息散布出去,整个朝堂都弥漫着愁云惨淡的氛围。

  但是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