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三十一 蔡邕病了
��去建立封国就有经验了。

  行动起来顺畅很多,没什么更多的争论,一应物资整齐划一的准备好,军队和船只也都往交州集合,时刻准备出发。

  之前,郭瑾还提前派人去那边探过了路,了解了一下当地的气候条件。

  那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千岛之国,大大小小的岛屿支离破碎,没有船只怕是无法妥善治理当地,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船只,所以治理起来或许反而容易一些。

  水运交通相比于陆路交通来说,效率更高,只要船只足够多,不怕当地无法很好地掌握。

  那里还很热,多雨,完全不缺水,甚至要考虑一下洪涝的问题,而且感觉特别适合发展农业、渔业,植被很茂盛,一看就是土壤肥沃的紧,稍微发展一下,就很难饿死人。

  要是认真经营,埋头苦干几十年,这千岛之国一旦发展起来,潜力真的很大。

  郭瑾派出去的搞探索的人把那一带描述的极具发展潜力,搞得郭瑾都有点眼馋了。

  但是想了想从洛阳到那边的距离和耗费时间,他还是忍下了口水,没有流下哈喇子。

  郭琼是他两个同胞弟弟之一,之前郭珺已经走了,郭琼再一走,就只剩下庶出的弟弟了,庶出的弟弟其实就已经无法与他抗衡了,所以他的地位也将彻底稳固。

  各种意义上的彻底稳固。

  不过真要说起来,经历了廉政风暴以后,他对于朝廷的掌握实际上已经很强了,过去的那种紧张感已经消失大半。

  反对他的政治势力已经被他打的七七八八没什么存在感,他的权力已经稳固,这个时候谁也不会不长眼的谈论一些和皇位有关的事情。

  而且本身这件事情也是郭鹏决定的,是郭鹏推进的,郭瑾只是按照父亲的做法继续下去罢了。

  等之后郭鹏一回来,把郭承志的太子之位确定了,国本确定了,这一朝的统治就没什么波澜了,他就能坐享太平,做太平天子了。

  所以他就在等着郭鹏回来。

  结果郭鹏还没回来,蔡邕却出了问题。

  在这个档口蔡邕要是出了问题,无疑会给他之后的计划造成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事情。

  更别说蔡邕是他妻子的父亲,他非常重视蔡婉,蔡邕一旦去世,会给蔡婉带来巨大的悲伤,这也让他不愿意看到。

  所以他强令大医馆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蔡邕的性命,至少也要坚持到郭鹏回京,把这些事情交给郭鹏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