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三十 这场旷日持久的治安战终究还是结束了
r />
  魏军化整为零组成战术小队深入山林搜寻贼人,就是为了把他们消灭的一干二净,看到没有被烧焦的尸体都要上去补刀的那种。

  魏军要用这场大火和这场胜利告诫所有先前投降但是心中或多或少有些非分之想的人,这里是谁说了算。

  为了更进一步实现威慑,李乾还下令收集黑山反贼的头颅,准备带回去筑京观。

  田丰负责怀柔,他就要负责肃杀,一手剿,一手抚,才能彻底同化之前稳住云州局势,不让叛乱二度发生。

  并非所有云州人都决定反抗魏帝国,也有很多主动投降的,他们还保有一定的实力,不能让他们觉得魏帝国无法收拾这些人,免得他们起异心。

  经年累月的云州治安战也耗费了魏帝国太多的物资和财政预算,这场战争的最后终结毫无疑问会让魏帝国紧张的财政狠狠的松一口气。

  大战之后,帝国驻军也不用长年累月维持在四万到五万的额度,维持在一两万的规模就可以,剩下的部队可以投入到需要的地方。

  而蜀道大动脉的军事压力也不用那么大,可以释放相当大一部分运量用于民间商业行为,帮助发展云州和益州的经济。

  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当然,对军方来说不算好事。

  少了一个练兵场,少了一个战功获取基地,若非魏帝国严格的对军将的控制,这场战争也不知道要维持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毕竟打仗,大量物资往返运输,给了无数官员从中施展的余地,随便摸一点,那都是血赚不亏。

  对于地方将领和官员们来说,仗打完了,他们赚什么呢?

  也就是魏帝国这种军事制度限制了将领和地方官员的实权,让他们无法对抗中央,不能借着战争【养寇自重】。

  一支军队绝对不能长时间成建制的和一个敌人在一个固定地区作战,时间一长,军队就会和当地的敌人产生一些奇怪的默契,一些奇怪的商人会围绕着战争获取大量利益,双方会进入心照不宣的模式。

  最终想要终结这场战争的话,难度就非常大了。

  兴元三年二月底,这场旷日持久的治安战终究还是结束了。

  以永昌叛军为代表的云州分离势力被彻底镇压,魏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数年以来,魏军士兵阵亡一千三百零六人,受伤者数以万计,被云州当地的反叛部族势力主动攻击上百次,双方大小交战五百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