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笑傲二宝顶
��

  “南方星宿作何解?”

  “南方之星乃大宋也,闪烁不定,实乃战和不定,有一统中原之实力,却无一统中原之决心,君王无雄才大略,成不了气候,未来周边永无宁日。”

  “正北方无大国,为何如此异常?”

  “北方之星遥远不可及,新兴之星,二十年之内,漠北蒙古将崛起于草原,黄金家族必吞我大宋矣。”

  “可有破解天象之法,挽救我大宋之危难?将军。”

  “大人,天意不可违,顺其自然吧。”

  于是二人无话,久久仰望星空。

  辛弃疾和杨通文赤水峒会面之后,在城步寨小住了几天,去了南山和多处适合练兵的地方实地勘探,认为杨家将集团之所以兴盛三百余年,得益于城步寨独特的地理优势、尚武传统和忠勇爱国的精神。

  宋代城步寨仍然沿袭飞山公杨再思的军事体制,苗民亦农亦军,以农养军,以军护农,多个乡寨成了乡勇准军事组织,扩建了七个军事训练的练兵场。练兵场分别设在墙背底(大竹坪三组)、石门楼(大竹坪二组)、栗林背(大竹坪一组)、团尾定(大竹坪五组)、三门楼(大竹坪十一组)、营堡场(城步县行政中心旁大广场)、大巷子(大竹坪杨氏官厅),上官村周边存有八个烽火台,即云雾岭、燕子山、马鞍山、雷公尖、马屁股、猪婆界、漏通风、白山等烽火台为寨内哨卡和战情观测点。

  为了更好的观察周边省县的情况,杨家将集团在城步寨周边制高点增设了更大的烽火台:三地烽火台(今大古管区铁岩顶),负责掌握新宁、武冈、城步三地的军事动向;高寨烽火台(今梅溪与杉坊交界处),负责瞭望绥宁、武冈、赤水峒的军事动向;虎形背烽火台(今茅坪镇宋溪江),负责观望赤水峒军事动向;两省烽火台(今兰蓉乡二宝顶),负责侦察湘、桂两省区的军事动向。烽火台均以狼烟为号,一处有事,其他各处均发兵前往支援,各处烽火台情报往来都以信鸽联络。

  杨通文陪同辛弃疾到各处练兵场转了一圈,辛弃疾看到苗兵整容严整,作风良好,一个个生龙活虎、身怀绝技,赞口不绝,对改良的诸葛弩30连发很感兴趣,还亲自试射了一轮。杀伤力远远超过单弩发射,辛弃疾大悦:“有此战器,金兵汗颜也!”

  杨通文道:“自飞山公以来,城步寨杨家将一心保民护境。怎奈朝廷自保驾都督元帅再兴公殉难之后,不再重用我杨家将,此乃英雄无用武之地也。”

  辛弃疾道:“朝廷之上奸臣当道,无可奈何也,杨家将已经尽力了。本使欲往二宝顶烽火台,不知可行?”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