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赤水峒谈兵
这年的年底,宋金达成和议,史称“隆兴和议”。双方都做了让步,达成协议——
其一、宋金世为叔侄之国。
其二、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
其三、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
其四、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隆兴北伐声势浩大,但是皇帝意志不坚决,战和不定,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贻误战机,以失败告终,正印证了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一句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紧锣密鼓的隆兴北伐先胜后败,前线最高军事统帅李显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因为小人邵宏渊从中作梗,不服从统一指挥,致使轰轰烈烈的抗金大业毁于一旦。
宋孝宗大怒,一气之下将李显忠贬为果州团练副使,而对邵宏渊却加以庇护,仅仅官降武义大夫,军职仍旧。前锋统制杨通文受到牵连,贬为东南第四将,他算是看透朝廷的软弱无能,隆兴议和乃是绍兴议和的翻版,赵宋是扶不上墙的稀泥,坐视金国独大,无计可施。
经此打击之后,宋孝宗对收复中原、踏平金国逐渐失去了信心,南宋边境又回到了绍兴和议的状态,不但土地没有拿回来,还要赔款,与金互称叔侄之国(宋帝侄子、金帝为叔叔),脸面挂不住啊。
自此,宋孝宗和赵构一样,胆量越来越小,慢慢变得保守起来,其后二十多年间,不再言及一统中原之宏图大业。
杨通文在军营中无所事事,于是就潜心研究奇门八卦等军事布阵来了。杨通文就这样研究了十余年,直到遇见了辛弃疾这个大文豪兼军事家,他才有了一吐为快、倾诉衷肠的机会。
辛弃疾者,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也,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绍兴三十二年(1162),青年辛弃疾奉山东义军首领耿京之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气愤不已,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金营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
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水,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其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赵构一见三叹息“英雄也!”。
淳熙二年四月,湖南路以赖文政为首的茶商武装集团在常德府、岳州一带起义,先后于湖南、江西大败�
其一、宋金世为叔侄之国。
其二、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
其三、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
其四、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隆兴北伐声势浩大,但是皇帝意志不坚决,战和不定,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贻误战机,以失败告终,正印证了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一句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紧锣密鼓的隆兴北伐先胜后败,前线最高军事统帅李显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因为小人邵宏渊从中作梗,不服从统一指挥,致使轰轰烈烈的抗金大业毁于一旦。
宋孝宗大怒,一气之下将李显忠贬为果州团练副使,而对邵宏渊却加以庇护,仅仅官降武义大夫,军职仍旧。前锋统制杨通文受到牵连,贬为东南第四将,他算是看透朝廷的软弱无能,隆兴议和乃是绍兴议和的翻版,赵宋是扶不上墙的稀泥,坐视金国独大,无计可施。
经此打击之后,宋孝宗对收复中原、踏平金国逐渐失去了信心,南宋边境又回到了绍兴和议的状态,不但土地没有拿回来,还要赔款,与金互称叔侄之国(宋帝侄子、金帝为叔叔),脸面挂不住啊。
自此,宋孝宗和赵构一样,胆量越来越小,慢慢变得保守起来,其后二十多年间,不再言及一统中原之宏图大业。
杨通文在军营中无所事事,于是就潜心研究奇门八卦等军事布阵来了。杨通文就这样研究了十余年,直到遇见了辛弃疾这个大文豪兼军事家,他才有了一吐为快、倾诉衷肠的机会。
辛弃疾者,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也,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绍兴三十二年(1162),青年辛弃疾奉山东义军首领耿京之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气愤不已,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金营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
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水,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其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赵构一见三叹息“英雄也!”。
淳熙二年四月,湖南路以赖文政为首的茶商武装集团在常德府、岳州一带起义,先后于湖南、江西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