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复仇的火焰
在地上:“此仇不报非君子,这些该死的官军,总有一天我要你们血债血还的!”

  这个少年就是杨晟台,杨昌晋的小儿子。亲眼目睹父亲战死沙场,杨晟台的双眼直喷怒火,他擦干了眼泪,连夜步行回了古田山……

  郭逵被杨昌晋削掉了半只耳朵,表弟唐镐也阵亡,遂疯狂报复义军。郭逵下令对五溪地区的峒寨进行血洗,十五岁以上的男丁一律处死,九十峒苗民纷纷逃离家园,躲避宋军的追杀,苗民的土地被郭逵占领,进行军垦。

  不久郭逵调离了邵州,以战功迁容州观察使、泾原路副都部署。古田的义军仅剩五千五人,只好撤回到了和飞山地区的交界之地,以便和诚州的杨家武装随时呼应。

  杨昌晋战死之后,杨晟天、杨晟台两兄弟对宋军恨之入骨,日夜习武,利用杨家在诚徽州的百年影响力,不到十年就秘密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杨家武装。

  朝廷正忙于对付西夏和辽国,兵力严重不足,湖南路、湖北路只好从土著蛮族中招募士兵,派往西北和北方作战。

  杨晟台为了弄清宋军火器的秘密,遂派手下五百来人趁文家堡等地的驻军招募士兵的机会,打入了宋军内部。

  这些士兵受一个个精明能干,武功不错,吃苦耐劳,很快就在军中担任了重要的职务,他们将火器的制作方法偷偷送回了杨晟台的侗寨。于是杨晟台重金聘请了工匠,就在飞山深处的洞穴里,加紧铸造火炮、火箭、火球等火器。

  1068年,北宋王朝任用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进行政治改革,在全国实施保甲法。

  保甲法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上番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保丁“私逃亡,杖六十,计逃日补填。酉点不到,不赴教阅,许小杖科决,不得过七十”。

  然而朝廷最重视的还是教阅,给保丁们带来非常深重的苦难,不仅严重影响家庭的农业生产,还受尽保正、保长、巡检、巡检部属的指使,提举保甲司的指使、勾当公事等等的欺凌和勒索。有些保丁自毁肢体,以求免于教阅,逃亡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元丰三年(1080),邵州(今邵阳)知州关杞,奏请于徽、诚州择要害地筑城寨,以绝边患。朝廷诏湖南安抚使谢景温等商度,以为宜如杞言,乃建黔阳县,置托口寨(今黔阳托口)、贯保寨(今靖州北)。

  元丰四年(1081),在今会同境地中部置小由寨、中南部设丰山寨。此年,朝廷正式置诚州,命沅州知州周士隆兼诚州知州。

  元丰五年(1082),在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