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金竹扫坟台
基之祖。

  三子杨正修,诚徽州十峒领主之一,世居赤水峒(今城步县蒋坊地带),其管辖地为比较大,包括今天邵阳市的绥宁、城步、新宁、武冈等峒寨地区,属叙州蛮徽州赤水峒,故称“赤水峒主”。

  杨正修行军打仗不行,一心在文韬上下功夫,对《春秋》、《礼》、《易》、《诗》、《书》五经熟记于心,还研读孙子兵法、鬼谷子兵法,积极给父亲开疆拓土出谋划策。

  苦心人天不负,后梁贞明五年(919年)杨正修归附中原朝廷后,参加科考,一举夺得“经魁”,打破自三国以来诸葛亮“城步寨只出武将、不出文官”的预言。

  入宋以后,庚辰敕差,韶州都统郑律,并堂新兄弟十二人,官诏各一道,授银青光禄大夫。子通昭,授检校太子宾师兼监察御史上骑都尉,知辰州事。杨通昭生长子光裕,授紫金光禄大夫,分居徽州(今绥宁大园);次子光斌,于宋仁宗庆历四年,授银青荣禄大夫(一品)。

  杨光斌生五子,即昌秀、昌透、昌福、昌尧、昌温,昌秀生长子盛宣。次子晟勤居赤水湖州都监,大古山得道,北宋朝廷封其济世行雨侯王。

  当今的蒋坊乡竹林村建有杨氏宗庙,以纪念杨再思、杨晟勤等祖宗功德。方圆数百里的蒋坊乡、茅坪镇、儒林镇的大部分杨氏后裔,约八万人常年在此敬香祭祀。每年的十月二十六日,杨家子孙进行为期三天的隆重祭祀仪式,抬着飞山令公再思的塑像绕三村近十余公里,进行游行,以示缅怀开基先祖。

  杨正修世居赤水峒后,仍以七字排辈,后裔分居于城步的资水流域、巫水流域的广大地区,几乎占据城步的所有乡镇,其中包括蒋坊乡的杉坊村、柳林、竹林村,茅坪镇的土桥村、京凉村、白竹山村、铜龙村等,西岩镇的水东村、杨家山村、杨家桥等,金紫乡的太平村、丹口镇的下团和坪子寨等110多个行政村中的自然村……

  这些都是后话了。

  杨正岩自称苗王后,领土不断拓展,军民持续增加,休养生息,诚徽州呈现出五代乱世中少有的太平局面。

  与此同时,北周的皇权旁落,大将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为宋太祖。

  北宋朝廷应湖南军阀周保权的邀请,兴兵进入岳州,趁湖南内乱之际,一举夺取了南楚的疆土,由于诚徽州不是南楚的势力范围,故宋太祖不兴兵伐也。

  北宋初年,太祖皇帝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在后苑的观稼殿,皇帝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

  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在亲蚕宫举行亲蚕仪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