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虎父无犬子
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杨再思自幼聪颖清秀,勤奋好学,与弟弟再韬在父亲业余传授下,熟读四书五经和兵法,苦练刀枪棍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到了14岁那年,杨再思就长得比杨居本还要魁梧健壮了,勇猛无比,文韬武略。
公元875年6月,黄巢率众在冤句响应起义后,起义战争长达十年之久。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五溪流域,也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军与朝廷对抗,生灵涂炭。有时农民军为了争夺领地和财富,互相残杀,这一切少年杨再思都耳闻目睹,颇有感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杨居本时常告诫儿子说:“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何在?国家只有统一,才会太平,人民才可立命。国富则民强,国贫则民弱。”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杨再思没有偏入造反的轨道。
京凉村是杨居本初到苗境徙居之地,杨再思长到18岁那年,他奉父亲之命,带着部将回到老家募兵。
因为父亲的威名,杨再思在京凉一带,没有费多大周折,就募集了数千苗蛮子弟,他把部队拉近了深山老林。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刻苦训练,风雨无阻,士兵一个个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练就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思想素质,以一当十。
苗款道:“爷里,火烧冬虫风吹过,火烧眉毛话眼前。九溪阳峒的爷里,开天进地的视察。先说杨氏一代,长出杨王天子,十二周姓,十亲百将,落进城步京凉桥坪,木瓜桥上好打伞,京凉桥上好走马,停兵歇马,停马歇兵,铁旗不担自动,十鼓不打自响,白马不骑自行,翻身上得刀,复身下得塘,十京百将,习得百般。”这就是对杨再思在京凉练兵时期军事训练的真实写照。
不出几年,京凉山窝窝里走出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苗蛮子弟兵,首领就是杨再思。
唐中和三年(883年),杨再思23岁,随父守护叙州,在平叛中奋勇杀敌,屡建功勋,显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事后,经江陵节度使向朝廷举荐,任叙州知州,领五溪峒。
对那些不怀好意的部落武装来袭,杨再思毫不畏惧,率领他的杨家军,多次与周边的各种势力相斗争,保唐护境。由于杨家军一个个武艺高强,作战勇敢,很快几年间杨氏集团便成为湘西南较大的军事力量,和靖州潘金盛、邵州的昌师益、徽州的杨承磊遥相呼应,成为桂北、湘南、黔东南、川东南、渝西南几省交汇的四大军事集团。
在十余年的征战中,杨再思的思想日渐成熟,认为老百姓和军队乃血脉相连,“民有休养生息、民有其耕、民有其
杨再思自幼聪颖清秀,勤奋好学,与弟弟再韬在父亲业余传授下,熟读四书五经和兵法,苦练刀枪棍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到了14岁那年,杨再思就长得比杨居本还要魁梧健壮了,勇猛无比,文韬武略。
公元875年6月,黄巢率众在冤句响应起义后,起义战争长达十年之久。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五溪流域,也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军与朝廷对抗,生灵涂炭。有时农民军为了争夺领地和财富,互相残杀,这一切少年杨再思都耳闻目睹,颇有感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杨居本时常告诫儿子说:“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何在?国家只有统一,才会太平,人民才可立命。国富则民强,国贫则民弱。”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杨再思没有偏入造反的轨道。
京凉村是杨居本初到苗境徙居之地,杨再思长到18岁那年,他奉父亲之命,带着部将回到老家募兵。
因为父亲的威名,杨再思在京凉一带,没有费多大周折,就募集了数千苗蛮子弟,他把部队拉近了深山老林。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刻苦训练,风雨无阻,士兵一个个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练就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思想素质,以一当十。
苗款道:“爷里,火烧冬虫风吹过,火烧眉毛话眼前。九溪阳峒的爷里,开天进地的视察。先说杨氏一代,长出杨王天子,十二周姓,十亲百将,落进城步京凉桥坪,木瓜桥上好打伞,京凉桥上好走马,停兵歇马,停马歇兵,铁旗不担自动,十鼓不打自响,白马不骑自行,翻身上得刀,复身下得塘,十京百将,习得百般。”这就是对杨再思在京凉练兵时期军事训练的真实写照。
不出几年,京凉山窝窝里走出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苗蛮子弟兵,首领就是杨再思。
唐中和三年(883年),杨再思23岁,随父守护叙州,在平叛中奋勇杀敌,屡建功勋,显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事后,经江陵节度使向朝廷举荐,任叙州知州,领五溪峒。
对那些不怀好意的部落武装来袭,杨再思毫不畏惧,率领他的杨家军,多次与周边的各种势力相斗争,保唐护境。由于杨家军一个个武艺高强,作战勇敢,很快几年间杨氏集团便成为湘西南较大的军事力量,和靖州潘金盛、邵州的昌师益、徽州的杨承磊遥相呼应,成为桂北、湘南、黔东南、川东南、渝西南几省交汇的四大军事集团。
在十余年的征战中,杨再思的思想日渐成熟,认为老百姓和军队乃血脉相连,“民有休养生息、民有其耕、民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