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福地马营城
��

  顿时,将士们欢声鼓舞:“将军说的对,这就是我们的新家。我们有家了——”

  杨洪喝了一口凉茶,接着说道:“这穷荒边塞,人在则城在,城毁则人亡。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坚守此城,切勿有二心!”

  将士们举起刀剑高喊:“齐心协力、坚守此城——”

  杨洪第一次做军中的老大,望着将士们踌躇满志的样子,不觉喜极而泣:“三十年了,黑发熬成了白发,我杨洪终于可以领兵上万了。父亲大人,您看见了吗?”

  杨洪打算将这里打造成杨家将的塞外第一镇,他很懂得体恤将士,与他们同甘共苦,将士们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可快乐,将士们的忧愁就是自己的忧愁,处处为下属着想。只要军中有人婚嫁或者伤风头疼疾病之类的,必定资助,亲临慰问。

  从此,这一支塞外的杨家将军队人心团结、士气高涨,众将士不觉得自己是身处在荒凉的塞外孤城之内,而是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家。

  一些乡民慕名而来,在此开垦荒地、安家落户,马营一带不再是不毛之地,逐渐繁华、热闹起来,成为边贸军事重镇。

  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杨洪登上城头,仰望苍穹,流行划过天际。他忍不住吟诗一首:天高云淡空明夜,符节落入谁人手?堪称英雄挽狂澜,越过泰山摘星斗。

  杨洪移师西猫峪,新建了马营城之后,将马营作为明军的大本营,出塞主动征战,战功累累,不断升迁。杨洪既倡导修武,又注重文治,积极修建庙宇进行高台教化,建立学社教育边地军民。

  杨洪一心护国保民,果敢刚毅,敌人强大从来不临阵脱逃,深思熟之后用计击败敌人;战胜之后从来不沾沾自喜,时刻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功不独揽,有赏赐和部下一同分享,奖罚分明,从不滥杀,深受军民的爱戴。大家都以自己是杨家将军士而自豪不已,都战场上奋不顾身杀敌,杨洪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人。

  马营是杨洪的福地,自从屯兵至此之后,他就年年大捷,官也越做越大——

  宣德八年(1433),杨洪马营给根据地,展开了第一次追剿边寇的战斗,在红山大败敌人,次年升职为指挥佥事(正四品)。

  宣德十年(1435),朱瞻基就边防大事进行廷议,杨洪献计有功,宣宗大喜,遂提拔杨洪为北京指挥使(正三品),加封游击将军,统领万全都司精兵2000、厩马1200。

  同年,杨洪率部巡逻至开平卫旧冶簸箕河一带,和大队的蒙古军遭遇,经过浴血奋战,击败凶悍的蒙古骑兵,生擒其头目脱脱白暧台,明宣宗命其为都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