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卖命没必要
�瞎话吗!”

  杨通贯道:“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

  阿思兰道:“抗旨不归,总得找个合适的理由来搪塞过去。”

  杨通贯道:“平章大人,这个就得你来摆平了。”

  阿思兰道:“我立马上书,就说庐州之贼寇尚未肃清,我军无法北上......”

  杨通贯道:“好吧,就有劳平章大人了。”

  于是杨家军仍然留在庐州,按兵不动。没有想到,余阙又生一计,在元顺帝面前煽风点火:“杨通贯屯兵庐州,不断收编刘六的红巾军残部,居心叵测,圣上得三思!”

  元顺帝见江淮局势已经趋于平稳,认为杨家军可用可不用,乃曰:“余爱卿全权监视杨通贯一部,朕即可降旨到庐州,命苗军停止追剿,格杀勿论!”

  余阙带着圣旨,从大都出发,很快就到了杨通贯的营地内。余阙拿着元顺帝的御赐尚方宝剑,趾高气扬的宣读圣旨:“......苗军有暴于境者,即收杀之,凛凛莫敢犯......”读完之后,余阙嘴角掠过一丝诡笑。

  余阙走后,杨通贯忿然对阿思兰道:“我父亲为国而死,我兄弟为国力战,却屡遭朝廷猜忌,何处才有我杨家军容身之地?”

  阿思兰叹道:“将军切莫悲观,没有杨家将,那些正规军独力难撑大局。朝廷危难加重之时,就是杨家将复出之日。”

  元顺帝受余阙蛊惑,强令杨通贯率领的苗军停止军事行动,岂料中央正规军都是软柿子,没有了杨家将一部参战,连连战败。

  农民军张士诚势力迅猛发展,朱元璋一部也在迅速崛起,江浙地区的红巾军大有卷土重来的势态,令元政府文武官员恐慌不已。迫于形势所逼,元顺帝和阿思兰等力排众议,重新启用杨通贯领导的十余万苗兵。

  经过一年多的休整,不少苗兵将士对朝廷的反复无常已经倦怠了,杨再登、杨正仁、杨正德、杨通兴、杨通泰等对杨通贯父子遭遇的种种不公大为不满。在杨再登的牵头下,就是否继续为朝廷卖命还是投靠红巾军一事召开了一次军事扩大会议,祝玉明作为掌书记,记录会议纪要。

  杨通贯坐在营帐的中央,心里很是矛盾,但是又觉得这会议非开不可:“诸位将军,这是军营,我就不按辈份称呼,别介意。我杨家将从城步寨出来已经三年多了,家父不幸血染疆场,一回想起在粤西殉难的兄弟们,夙夜难眠。今儿是效忠朝廷,还是投靠义军,各位有话尽管说。”

  杨再登道:“皇上把我杨家将当成看门狗一般,需要的时候就美言说尽,给我们加官进爵,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