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太后赐御膳
��四天,天天杀牛做瘪款待我们,我提议把四洞南江的地名改为四脚牛名号,免去皇粮,每户交一担柴为税,大家说好不好呀?

  众人齐声说:“多谢大人的好意!”

  从那时起,南江河流域就叫“四脚牛”的名号了。

  也有人说“四脚牛”是个传统组织,起源于一次“倒牛盟誓”的结款活动。众多成员村寨和周边山峦等,组成了类似于“牛的四只腿”的地理形状,是为黎平府的南江、水口、古帮、龙额、高青、高岩一带,“四脚牛”由此得名,寓意为团结、力量。

  随后,各脚的村民凑集银两,南江、水口两脚去佳所买得羊角岩坡右边冲榜上一片山林。岑岜、龙额、地 坪、滚懂等村去长春买了长春至潘老的那片山林作砍柴基地。

  每年的冬天,各脚(保)派人去山上砍柴,挑到黎平城外,交进指定的柴坊。初期两年,官府派专员递交验收,后两年官员躲懒,也不验收柴火了,吩咐各保的交柴人扯杠子,直接去报数即可。

  老百姓之中,我心各异。老实的保,一担柴,一根杠子。狡猾的保,一担柴交上三五根杠子,一担抵几担,一传十,后人仿前人,柴税数量逐渐减少了。

  很快,官府发现了各保弄虚作假,随即废除柴税,恢复交粮,并逐年增加税率,弄得民不聊生。

  有胆量的人秘密串联,推举侗民姚文彬为首领,组织起事,反对官府的苛捐杂税。驻水口街的洪州分县起草奏章,层层上报,报告四脚牛民众即将举行造反。

  朝廷接到告急,传下圣旨,命令贵茅郡提督赵尔巽、荆南军提督龚继昌、粤西提督苏元春,三人带其部下官兵围剿四脚牛。

  光煦二年,正月初三日寅卯时分,三郡官兵从四面八方向四脚牛发起进攻。经过三天激战,苗侗军民抵挡不住,打了败仗,自行散去了。“安黎王”姚文彬率部退入粤西郡怀远县(今三江县)境,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

  龚继昌进驻各个村寨,逐户逐人登记造册,要保甲长检举参加造反人员。保长怕掉脑袋,很快就供出了造反人员名单,官府就在参与起事认的名字下面划一条红杠。

  侗民作乱的材料都收到了,龚继昌召开了民众大会,逐户逐人点名,让划红杠的人站在一起,没有红杠的人站在一边。点名完了,官兵就把有红杠的人包围捆绑扣留。

  “龚军门,这些人怎么处置啊?”苏元春问道。

  “元春老弟,我们是过来帮助平叛的,这个烫手山芋不管了吧,让巡抚大人与赵提督他们自己去处置好了。”龚继昌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