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大善大慈悲
�失败,苗军退至清水江以南,已不能直接对陆川、荆南造成威胁,两郡的统治者便不愿出钱为贵茅郡代劳,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荆南郡巡抚刘昆强调:“荆南郡自援黔以来,岁需饷银甚巨,积欠已多,荆中近日情形,尚须防维补救,自固根本”,提出荆南军拟暂缓对张秀眉的军事行动。在此以前,席启田以天热、瘟疫为由,带着一部分席家军返回了沅州,将军事付与龚继昌、唐本有等。

  陆川总督吴棠提出,全部撤回陆川的军队,以月饷五万交与贵茅郡巡抚,由其自办。接着,唐炯以疫重粮竭为由,率陆川军撤至平越、瓮安一线。

  清和朝廷不同意停饷撤兵之议,规定客省军队仍由客省供给军饷,但为了解决粮饷困难,允许裁汰老弱。陆川军因此军心不稳,提督陈希祥部先溃,其它各部继之,贵茅郡巡抚曾璧光以此弹劾唐炯。

  清和朝廷命令贵茅提督周达武(原陆川军将领)率领本部马步勇丁五千九百余人由陆川入黔,驰赴本任,唐炯各营分别裁撤,于是贵茅与荆南、陆川的矛盾暂时解决。

  各路清和军有了矛盾,这给苗军重新聚集力量创造了绝好的机会,以丹江、凯里边境的乌鸦坡为中心的根据地逐步形成,张秀眉决定凭借着有力的地形有和龚继昌决战。

  由于天气太热,按照席启田临走之前的指示,进逼雷公山的精毅营将士停止了进攻,龚继昌带着一部士兵回了荆南郡。

  龚继昌在和苍狼军、苗军作战的过程中,也使用过苗文传递情报,苦于不少的将士读书太少,会说不会写,没有文化素养的军队还真不好带啊!

  龚继昌和祝荣楚就此事商讨了许久,最终决定用办义学、双语教学的方式,来挽救本土文化。

  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劳动,《苗文词典》终于脱稿,龚继昌非常高兴,下令批量印刷,祝荣楚欣喜道:“词典既成,可庠序极少,何以推广苗文?”

  龚继昌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各峒寨自行建私塾,建一座书院,由我出资就可以了。”

  祝荣楚道:“人手不够,师资方面咋办啊?”

  龚继昌道:“汝当为教授,龚天元、余前、祝水强等为助教,待书院落成后,就可以开讲。各峒寨选聪颖德优者二人,在书院集中面授一年,学成回私塾去面授童蒙。”

  祝荣楚道:“我资历浅,恐不能胜任——”

  龚继昌拍拍祝荣楚的肩膀道:“汝就不要推辞了,年富力强,教授非你莫属,就这么定了。”

  在龚继昌的努力下,苗文逐渐流传开来,一时间儒林县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