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此地无银号
  “是呀。乡村是城镇的,没有乡下人,就无所谓城里人。”一个黑衣女子说道。

  “本将军不懂,为什么要将乡下人叫乡下人,不叫乡上人呢?乡下的山比城里的都要高,城里的河都是从山里流下来的,乡下明明在城镇的上游,怎么反倒成了乡下呢?哪个鸟人发明乡下人这个词,老子真想一刀割了他的舌头!”龚昌遇歪着脑袋,不紧不慢地说道。

  “昌遇哥,乡下人这个词绝对不是仓颉发明的。所谓乡下,与地理位置无关,是一种心理指向,住在乡村里面的人,远离了政治经济文化强势的城镇,心理处于劣势和下风,所以城里人只能把乡村来的人叫乡下人,不好叫乡上人。”九凤苦笑了一下,“其实我也是乡下人。”

  “乡下没有什么不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五谷杂粮,瓜菜薯豆,受用得很,吃了身宽体胖,幸福安康。乡下人信奉半半理念……”龚昌遇搓了搓长满了老茧的双手。

  “什么半半理念啊?”九凤问道。

  龚昌遇指了指天上,又指了指地上,才说:“半天半地……”

  “半男半女,半山半水,半田半地,半山半恶,半道半魔,半耕半读……”不知道什么时候,冯娇儿衣袂飘飘地回来了。

  “当家的,你怎么才回来啊?”龚昌遇回头一看。

  “不回来,我能够去哪啊?”冯娇儿手里拽着几张被汗水浸透了的银票,“累死我了,跑了七八家钱庄,此地也没有见到‘茂盛祥’银号……”

  “当家的,我不是跟你说了,这老街镇没有祝家大院的分号……”龚昌遇憨笑着说。

  “我不是想去试试吗?你离开祝家大院也有好几年了,你姑父的钱庄应该有所发展的啊。”冯娇儿掏出一块丝绢,擦了擦脸颊两边的汗珠。

  “我姑父行事向来如履薄冰,谨慎小心,稳打稳扎,他是不会把钱庄分号开遍大江南北的。”龚昌遇一本正经地说。

  “哎,兑换不了银子,这银票好不如丢了的好。”冯娇儿随手将几张银票扔在了粮车上边了。

  “当家的,这银票只要进入了荆南郡就大有用处了。”龚昌遇将银票捡了起来。

  “可我们还在江左郡呢,一千多号人吃喝拉撒睡,总得要银子啊。粮草也就带了十天半个月的,这仗还没有打,我们就饿死在征途中了,哎……”冯娇儿长长叹了一口气。

  “当家的,我得立刻到镇上去,找到郤宗棠将军和江长义巡抚,问他们化缘化缘。”龚昌遇一个翻身从粮车上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