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传统机加行业困局
r />
  对于需求一方来说,活给谁干都成,价格也基本不会有多少波动。

  过去矿机那些分厂的厂长们,大多走的就是人情和人脉关系的路子,这个主要针对公有制企业,相互之间都是肥了个别人,而工厂自然就会越干越亏损。

  姚远要救工厂,当然不能走这个路子。所以,他自然就会拒绝林清华的那些关系单位了。他得走降低成本,公平竞争,尽量对工厂有利的路子。

  所以,他就必须培养业务员,必须搞一套全新的内部管理体系,杜绝过去矿机的歪风邪气,让工厂生产的成本降下来。吃请送那一套,正是他要竭力避免的。

  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姚远比起林清华这些人来,要高明了许多。他的真正目的,林清华和董云他们,是看不明白的。

  业务员们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知道什么活可以接,什么活有麻烦,不能接。甚至有聪明的,可以慢慢走出本地区,去寻找加工要求高,批量大的活去了。

  矿机工人技术成熟,设备齐全,即便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里,也可以占有微弱的优势。而这微弱的优势,恰恰就是取得客户信任,提高利润的筹码。

  营销部执行的,仍旧是大厦集团的营销机制,业务员跑来的产值,是和个人工资挂钩的,只不过传统机加行业利润低,提成就相对低了不少。

  即便是这样,这些矿机职工出身的业务员也很知足。因为在矿机厂里干,不管是干工人还是干职员,他们都得不到这么高的工资。

  跑来的活多,个人产值高了,拿到的工资自然就高。这对他们来讲,也会产生不小的成就感。

  时间稍长,这些业务员当中谁头脑灵活,有经济意识。谁脑子不灵光,只知道瞎跑,就可以看的出来了。

  姚远就根据这些人不同的特点,开始给他们分配不同的部门。

  那些勤快但经济头脑欠缺的,他就把他们集中到一起,成立调研科,负责收集情报搞调查。

  那些头脑灵活,能跑来更多活的,他成立销售科,让他们负责销售推销和谈业务。

  大修车间的活,这些业务员们在跑企业谈业务的时候,顺便就做了。企业都有设备,都有需要大修的时候。业务员们接触的厂家多了,大修车间的活反而多起来,买卖红火,利润也比机加车间高。

  因此大修车间又增加了不少的人手,连美美那边的设备修理工作,都承担下来了。

  大修车间虽然规模没有机加车间大,但维修设备,手工劳动占比较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