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早有预谋
��,就是自己干或者把自己的家人都叫来干。

  这种生产单位,顶多也就算个生产作坊,有时候一间小破屋,拉上三相电就行了。

  赵各庄搞这么大的三个工房,谁肯租,又租的起呀?因此,工房盖起来就一直闲着,把村委会几个人给愁的。工房砸手里去了,集资的钱还不上,别说利息,就是本金都没处淘换呀!

  像赵各庄这样的情况,那个时候在许多村子里都有。农民们那时候不知道工房应该搞什么样,四处求人,弄个图纸来就开工,胆子够大,无知无畏。

  美美一共选了三个地方供姚远参考,还有其他比赵各庄更合适的,但姚远选了赵各庄。

  因为他知道,这里将来是这个城市工业开发区的所在,周边的土地都会被变成工厂。而开发区内的工厂,是可以享受市里制定的优惠政策的。

  当然了,这种先知一样的话,姚远是不敢对美美讲的。

  三个工房正好,一个放机加设备,做机加车间,一个做铆焊车间,一个做钳工组装车间。

  而且,三个工房都在外面,带着二层小楼的办公区,正好也可以把公司的职能机构,也设在这里。

  稍微改造一下,把三个独立的工房的院子都通开,只留中间一个办公区的楼下做生产管理机构办公室,其余做公司职能部门办公室,一切就k了。

  美美在矿机的时候,给姚远干过这些制衣设备,具体怎么干,她心里有数。

  可这些工房都太大了。特别是机加车间,连一半的面积都利用不起来。

  面积大了租金肯定高,这不浪费资金吗?

  美美是弄不明白,姚远为什么放着更合适的地方不选,偏偏选择这里?可她这位大傻姐夫做事,向来匪夷所思,她也就懒得问了。

  接下来,姚远就要美美负责联系购买需要的设备,加上她男人蒋卫东,就在他城里公司的办公室里,打电话联系,有了目标以后,就去设备所在地看设备买回来。

  美美都从厂里跑了,蒋卫东肯定也跑了呗。不过,他们算国家正式干部,不像没有编制的干部那么随便。

  两个人都递交了辞职信,你爱批不批。你黄仲焕上边有人,我们不见得比你人少,事情做绝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黄仲焕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这等于是把一个烫手山芋递到他手里去了。

  人家为什么跑了?打击报复呗。真要较真,弄到上边去,还指不定谁难看呢。他只好把这事压下来,不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