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离心离德,袁术败亡
��徐将军乃是我军第一大将,退董卓亦是全靠徐将军,在属下看来,此次谣言定是那董卓所为,目的便是为了离间主公和徐将军。“
袁术不满的看了眼阎象,在袁术看来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兵权,其他的都不重要。
阎象见袁术这幅样子,哪里不知道袁术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他再怎么说也没用。
徐达见袁术说出这番话,心中颇有些心寒,袁术眼下的做法颇有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徐达当初为了震慑一众将领,使大家可以众志成城抵御董卓,可是得罪的不少将领,今日若是被削去兵权,明天被横尸街头也说不定。
而一众文臣武将见袁术如此对待徐达,顿时也有些心寒,虽然他们也是推动者之一。
汤和和徐达是至交好友,当然也明白徐达的处境,可是眼下却是不适宜说出来。
徐达看了眼汤和两人眼神交汇了下,随后徐达轻微的点了点头随后起身对袁术说道:“袁公却是所言在理,如今谣言都末将逃不开关系,再加上和董卓军交战,伤势一直不见好转,只是袁公重托,才拖到现在,如今末将便将兵权交予袁公,返回家乡好好养伤,却是望袁公成全。”
袁术见徐达愿意将兵权交出来,其它的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当即点头表示可以。
而随着徐达将兵权交出,第二天徐达一家子包括汤和的家人在汤和的护送之下出了汝南城,到了汝南边界之后,徐达和汤和约定在长安汇合,便分开了。
又过了数日,袁术如法炮制,汤和当然也爽快的将兵权交出,当天便孤身一人离开了汝南城。
随着徐达和汤和的相继离开,袁术成功的收回了七层的兵力,自然是志得意满,但袁术却不知自己的这一番作为,却是葬送了整个汝南,包括它自己。
就在徐达和汤和离开的第七天,董卓军一再确认过消息之后,当即起兵进攻汝南。
没有了徐达和汤和镇守的汝南,在董卓军的铁蹄之下变得脆弱不堪,而袁术所谓的人数优势,在董卓军面前荡然无存,不少袁术军在碰到董卓军的第一时间便选择投诚。
而袁术军的一众将领要么干脆率军投降,要么死在在董卓军的铁蹄之下。
一个月后,董卓军便兵围汝南城,而整个汝南城的守兵也仅仅剩下一万人出头,从坐拥近二十万兵马,到最后只剩下一万兵马,前后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无将可用是一回事,兵马战斗力低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徐达和汤和二人的离开,使得袁术军从将军到士兵纷纷心寒。
汝南的守城�
袁术不满的看了眼阎象,在袁术看来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兵权,其他的都不重要。
阎象见袁术这幅样子,哪里不知道袁术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他再怎么说也没用。
徐达见袁术说出这番话,心中颇有些心寒,袁术眼下的做法颇有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徐达当初为了震慑一众将领,使大家可以众志成城抵御董卓,可是得罪的不少将领,今日若是被削去兵权,明天被横尸街头也说不定。
而一众文臣武将见袁术如此对待徐达,顿时也有些心寒,虽然他们也是推动者之一。
汤和和徐达是至交好友,当然也明白徐达的处境,可是眼下却是不适宜说出来。
徐达看了眼汤和两人眼神交汇了下,随后徐达轻微的点了点头随后起身对袁术说道:“袁公却是所言在理,如今谣言都末将逃不开关系,再加上和董卓军交战,伤势一直不见好转,只是袁公重托,才拖到现在,如今末将便将兵权交予袁公,返回家乡好好养伤,却是望袁公成全。”
袁术见徐达愿意将兵权交出来,其它的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当即点头表示可以。
而随着徐达将兵权交出,第二天徐达一家子包括汤和的家人在汤和的护送之下出了汝南城,到了汝南边界之后,徐达和汤和约定在长安汇合,便分开了。
又过了数日,袁术如法炮制,汤和当然也爽快的将兵权交出,当天便孤身一人离开了汝南城。
随着徐达和汤和的相继离开,袁术成功的收回了七层的兵力,自然是志得意满,但袁术却不知自己的这一番作为,却是葬送了整个汝南,包括它自己。
就在徐达和汤和离开的第七天,董卓军一再确认过消息之后,当即起兵进攻汝南。
没有了徐达和汤和镇守的汝南,在董卓军的铁蹄之下变得脆弱不堪,而袁术所谓的人数优势,在董卓军面前荡然无存,不少袁术军在碰到董卓军的第一时间便选择投诚。
而袁术军的一众将领要么干脆率军投降,要么死在在董卓军的铁蹄之下。
一个月后,董卓军便兵围汝南城,而整个汝南城的守兵也仅仅剩下一万人出头,从坐拥近二十万兵马,到最后只剩下一万兵马,前后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无将可用是一回事,兵马战斗力低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徐达和汤和二人的离开,使得袁术军从将军到士兵纷纷心寒。
汝南的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