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离心离德,袁术败亡
有了乱入人物徐达和汤和的帮忙,袁术成功的抵挡住了董卓军的猛烈攻势,并且收回了汝南失地。
董卓军在商议之后,最终决定退军,同时暗中散布谣言。
袁术见董卓军退去,自然是高兴万分,当即就对徐达和汤和二人进行褒奖,虽然更多的是口头上的,实际的却没有,但是二人并不在意。
二人的身份被系统植入为袁术军中小兵,在城池即将被攻破之时,二人崛起率军抵御住了董卓的攻势,袁术见二人能够防守住董卓,在这个危难关头,袁术也管不了那么多,当即提升二人为校尉主要负责城防抵御董卓军,对于袁术来说能够保住小命最重要。
之后随着二人的统帅之能逐渐体现出来,原本占据袁术手下第一大将的纪灵地位自然下跌,纪灵当然不甘心当即找二人比试,以此挽回颜面和地位,原本以纪灵一流巅峰的实力,对付一般武将自然是没有问题,就算是对上一流武将也可以战而胜之,不过这次碰上的却是徐达和汤和,二人的武力具是达到超一流实力,比斗的结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纪灵先后两次败下阵来。
纪灵都败下阵来,原本叫嚣着要给徐达和汤和一点颜色看看的一众武将纷纷沉寂下来......
董卓退军之后,汝南开始渐渐传起了谣言,这个谣言却是直指徐达,至于内容无非就是功高震主,才能出众,袁术无能难以驾驭等等话语。
一开始袁术就当做没听到,袁术也认为这是有人在故意造谣生事,挑拨离间。
可是随着时间一长,谣言并没有停息,而是越发的有板有眼,最终更是上升到yi谋论的阶段,说徐达乃是征北军武将徐晃的表亲,而徐达也是受了征北将军罗阳所托来平衡豫州的局面,顺势掌控军权,为日后征北军拿下豫州做准备。
众所周知,征北军将领便是以能征善战出名,徐晃亦是征北军中的名将,个人武力和统帅也是出了名的,虽然不及岳飞,宇文成都等人,但是在征北军之中亦是一员大将。
而徐晃和徐达都姓徐,这倒也没什么,这天下间姓徐的虽不是大姓,但姓徐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在姓徐的同时本身武力不俗,统兵之能又如此出众,就不得不怀疑一下徐达的家学问题,毕竟兵法韬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学到的,穷文富武也不是没有道理。
身在长安的罗阳接到这个消息,不由笑了笑,罗阳心里想到:没想到徐达和汤和居然投靠了袁术军,这样也好可以拖住董卓军,有利无害。
随后罗阳又听到徐达和徐晃二者的关系,不由笑了出来,这二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就算有关系最多也就同时姓徐罢了,想到这里罗阳紧接着一愣,依照系统
董卓军在商议之后,最终决定退军,同时暗中散布谣言。
袁术见董卓军退去,自然是高兴万分,当即就对徐达和汤和二人进行褒奖,虽然更多的是口头上的,实际的却没有,但是二人并不在意。
二人的身份被系统植入为袁术军中小兵,在城池即将被攻破之时,二人崛起率军抵御住了董卓的攻势,袁术见二人能够防守住董卓,在这个危难关头,袁术也管不了那么多,当即提升二人为校尉主要负责城防抵御董卓军,对于袁术来说能够保住小命最重要。
之后随着二人的统帅之能逐渐体现出来,原本占据袁术手下第一大将的纪灵地位自然下跌,纪灵当然不甘心当即找二人比试,以此挽回颜面和地位,原本以纪灵一流巅峰的实力,对付一般武将自然是没有问题,就算是对上一流武将也可以战而胜之,不过这次碰上的却是徐达和汤和,二人的武力具是达到超一流实力,比斗的结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纪灵先后两次败下阵来。
纪灵都败下阵来,原本叫嚣着要给徐达和汤和一点颜色看看的一众武将纷纷沉寂下来......
董卓退军之后,汝南开始渐渐传起了谣言,这个谣言却是直指徐达,至于内容无非就是功高震主,才能出众,袁术无能难以驾驭等等话语。
一开始袁术就当做没听到,袁术也认为这是有人在故意造谣生事,挑拨离间。
可是随着时间一长,谣言并没有停息,而是越发的有板有眼,最终更是上升到yi谋论的阶段,说徐达乃是征北军武将徐晃的表亲,而徐达也是受了征北将军罗阳所托来平衡豫州的局面,顺势掌控军权,为日后征北军拿下豫州做准备。
众所周知,征北军将领便是以能征善战出名,徐晃亦是征北军中的名将,个人武力和统帅也是出了名的,虽然不及岳飞,宇文成都等人,但是在征北军之中亦是一员大将。
而徐晃和徐达都姓徐,这倒也没什么,这天下间姓徐的虽不是大姓,但姓徐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在姓徐的同时本身武力不俗,统兵之能又如此出众,就不得不怀疑一下徐达的家学问题,毕竟兵法韬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学到的,穷文富武也不是没有道理。
身在长安的罗阳接到这个消息,不由笑了笑,罗阳心里想到:没想到徐达和汤和居然投靠了袁术军,这样也好可以拖住董卓军,有利无害。
随后罗阳又听到徐达和徐晃二者的关系,不由笑了出来,这二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就算有关系最多也就同时姓徐罢了,想到这里罗阳紧接着一愣,依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