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宋皇家矿业公司
---真是无师自通的祖师爷啊。”

  万士达说:“还行吧,他们至少把财富都留在了大宋境内,还向大宋政府交税,主要消费也在国内,老百姓不算太苦。

  他们的权贵集团、国家政府与民间百姓之间的财富比例还算过得去,不至于发生撕裂和动荡-------你看他们的维稳经费没有暴涨嘛!”

  宋子强说:“那他们建什么巡警司?还不是为了维稳?!”

  吴大鹏解释说:“还真不是为了维稳!做秀的成分更高一些-,我听说他们选了一些官员子弟,穿着漂亮的衣服,整天骑着高头大马四处游荡-----又学了我们的外皮。”

  众人哈哈笑了。

  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贾老狗的处境现在极为微妙,远不是过去那样威风,尽管仍然得到谢老太皇后信任。

  大宋的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

  这个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

  枢密使为枢密院之长官,或称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其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负责“承宣旨命,通领院务“。

  枢密院“掌兵籍,虎符“,若得大宋官家的批准,有调动兵马之权。

  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统称为“执政官“。

  其实枢密使这一官衔在唐太宗时就设置了,但唐代的枢密使只负责管理军事情报,机密情报之类,由宦官兼任,直至五代时还保留这个官衔。

  大宋时代的枢密使地位抬得这么高,权力这么大,其原因是大宋在成立之时,境外的游牧民族政权就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

  因而,大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管理这支军队,这就是大宋设立枢密院的原因。

  同时,枢密使的设立又可以削弱宰相的权力,也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措施。

  所以,元丰改制后,枢密院照样保存下来。

  但是,枢密使与中书的关系都极不正常。

  “枢密使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所言两不相知,以故多成疑贰。“

  在某场战争中,甚至发生过中书主打,枢密使主守的冲突命令,这样的情况下,前线的军队还会打仗?!

  于是,为了对付经常性的对外战争,不得不实行兵政合一,设立“平章军国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