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宋国的情报大战
br />
  必有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体格强健、不惧生死、善于打探敌情、意志坚定能忍受痛苦等。

  此外,还需具备一定特长,如精通蕃语,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绘画能力,有一定的数学知识等。

  为了保证情报的保密性和间谍及其家人的安全,间谍往往以其他身份为掩护。

  如商人、僧人、普通百姓、土著居民、敌将的亲信、宠妾等,身份遍布各行各业。

  据说,宋太祖当年亲自派出一位间谍以僧人身份潜入南唐,获得敌将林仁肇的画像,并实施反间计和离间计,成功除掉主战的林仁肇,从而灭掉南唐。

  早在联邦帝国之前,大宋是世界上第一个创造了密码技术。

  密码在大宋的枢密院称为“字验”,是由符彦卿首创。

  据大宋的军事教科书记载,当时把军中的行动约定为40项,如请弓、请刀、请甲、请马、请草料、请进军、贼多、被贼围、战不胜,等等。

  所谓“字验”,就是找来一首五言律诗,每一项对应一个字作为暗号,40个字就对应40项军事活动。

  比如,如果用“家书抵万金”的“金”字表示“贼多”,那么一线指挥官就派遣情报人员向后方递送情报的时候,就在“金”字上做一特殊标记。

  后方收到后,根据密码本核对,便知道了敌人特别多的信息。

  如此,即便情报被截获,由于敌军没有密码本,也弄不明白其中含义。即使严刑拷打情报员,由于他只负责递送,对情报代表的内容并不了解,所以也是白费力气。

  这样一来,情报的安全性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

  所以,在战争频繁的时期,也许你无间中读到的一首五言律诗,却极有可能是一份重要的军事情报。

  另外,大宋还出现了密写的先进技术。

  据记载,早在1126年,开封被金军围困之时,宋钦宗“以矾书为诏”。因为“以矾书帛,入水方见”,只有把布帛浸入水中,隐藏其上的字迹才会显露出来。

  金人不知道这个内幕,便无从知道情报的内容了。

  其他的间谍技术,还有谐音、蜡书、瓮听、空飘、箭书等等,可谓花样百出,把间谍和反间谍战推向了当时的高峰。

  虽然大宋的军队战斗力不太行,但有如此先进的间谍技术,实在让人感叹。

  法可统领认为机速房的情报太慢,安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