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
��放入专门用来呈送重要文书的铜匣内,崔文卿起身站在门边唤道:“来人。”

  话音刚落,便有一个当值的黑衣吏员快步而至,行至崔文卿身前抱拳一拱:“大人。”

  崔文卿颔首言道:“速将此文书送至政事堂,请诸位相公过目。”

  “诺。”黑衣吏员双手接过铜匣,本想就这么转身离去,但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崔大人,不先送给户部诸位大人过目么?”

  此话并非是黑衣吏员多此一举,乃是因大齐银行是为户部下属,按照呈送公文的规矩,都应该先送给户部尚书以及两位侍郎过目后方能呈送政事堂。

  崔文卿正容言道:“此文书涉及重要机密,眼下越少人知道越好,故先送政事堂,富大人那里本官自然知道向他汇报。”

  黑衣吏员领命,转身而去。

  见到他的身影消失在了漆黑深长的甬道,崔文卿不由沉沉吐了一口浊气,这才返回案前吹灭了油灯,倒在了里面专供值夜休息的床榻上,没过多久便沉沉睡去。

  在崔文卿呼呼大睡的时候,《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经黑衣吏员之手,送至了政事堂内。

  辰时二刻,秉笔宰相王安石下朝而归,当先就看到了这封《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摆在自己公事房的案头。

  不容多想,他打开将《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飞快浏览一篇,深觉事关重大,非自己一人就能决断,故立即召集群相商议。

  辰时三刻,秉笔宰相尚书令王安石、中书令司马光、门下侍中蔡道贵、枢密使杨文广、枢密副使谢君豪、三司使韩琦这六位宰相齐聚政事堂,针对崔文卿所言的《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对此建言事持肯定态度的只有王安石、杨文广二人。

  而持反对意见的足足有司马光、蔡道贵、谢君豪、韩琦四人之多。

  按照政事堂群相议事的规矩,对一项事务只要有丞相提出反对意见,便可上报官家进行处理。

  于是乎在午时末刻,《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由王安石送到了陈宏的御案案头。

  两人足足商议了整整一个下午,陈宏终于下定了决心,口谕五日之后召开大朝会,所有七品以上的京官均要参加出席,同时也下令京城周边各州郡刺史、知州前来参会。

  消息一出,举朝议论纷纷,毕竟在大齐历史上,因区区一建言事而召集大朝会实属罕见,更别提这封建言事还是一个六品官员所写,自然令所有朝臣为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