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赶集上店
  这次匆匆的路遇,在老铁匠的唏嘘,跟胡一舟的眼泪中结束。各有各的路,还得往前走。

  能在这群山环绕的九座村寨里自由行走的人,就是铁匠,章丘铁匠。章丘铁匠的历史源自明代,享誉北方。可是谁又知道铁匠们的辛苦?

  打铁的是爷仨,老头三十岁才娶上媳妇(还是二婚)生了娃,就是前面的年轻后生,才17岁。壮汉子是老头的弟弟,也是邻近三十才成了家。按说该有两辆车子的。可惜在山外遇到了土匪,不过土匪没为难他们,之让他们上山打了一个月的东西。土匪们倒是很仗义,给了他们些粮食跟抢来的钢铁就打发他们下山了。结果下山的时候摔坏了一辆车,风箱也给掉到了山崖下。

  爷仨正月出来,只给家里捎了一次钱。现在快过年了,吃饭的家伙什毁了,日子越发难熬,这才跑到这里碰运气。

  胡一舟心里高兴啊。有句话叫做瞌睡送来热枕头,自己正琢么着弄点东西呢,这就送铁匠上门了。

  送别了铁匠一家,告诉他们去胡家村的路径,胡一舟继续上路。胡家村有木匠,就是胡三叔,风箱也能做出来,就算不会做不是还有自己这根金手指么。

  一路无话来到孙家集。正好今天是赶集的日子。先去拜望了老泰山,约定中午吃饭,留下孙巧儿在家跟她娘说说体己话,帮她娘干点家务活。胡一舟开始带着儿子闺女溜达。

  脖子上坐着儿子,怀里面抱着闺女,腰里面揣着大洋,胡一舟爷仨一路荡悠的来到集市上。

  集市上,人来人往的有很多人,大都是附近九个村寨的,偶尔几个外面来的也是赶来卖东西的行商跟收东西的皮货商,那也得是熟人介绍信得过的或是沾亲带故的才能进来。

  有卖针线的,有卖火柴的,也有卖火石火镰的。最多的还是各村各寨的特产。胡家村的皮货,马家坡的菜,钱家寨的芋头,朱家店的山货。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物资。这里的民风彪悍,一致排外,也没有那些地主老财啥的,所以只要不馋不懒,生活都能过得去。

  一到集市上小山子就开始大呼小叫,抓着胡一舟的耳朵指挥方向。丫丫则漆在爸爸怀里,瞪着好奇的大眼睛四处看,看到感兴趣的就伸着手往那边挣。有杂耍的,看一会儿,有耍猴子的,停一下。看到捏面人的,就凑过去挨个瞧。

  临近中午的时候爷仨才回到老泰山家里。丫丫的小揪揪上多了一朵绢花,小山子一只手里拿着面人孙悟空,另一只手里拿着糖葫芦吃的香甜。胡一舟手上也拎着包袱。腰里的大洋也花得差不多了。

  那首歌唱得好啊“丈母娘亲,也不一定亲,姑爷常常来登门,吃完饭菜一抹嘴,两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