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三章 滦河大战(一)
�沿岸一年四季中风光最美的时候。如果没有战争,那可真是岸芷汀兰、鱼翔浅底,碧水蓝天,景象万千。可惜,由于日军侵华,美丽的滦河两岸民生凋敝,已经没有了风光万千的盛景了。

  最先抵达滦河边的,是第一兵团第一军装甲旅。

  装甲旅长赵大河通过车载电台命令先锋营首先抢占滦河公路桥、铁路桥,可惜的是,我军到晚了一步,日军已经抢先炸掉了公路桥和铁路桥。

  情况不同了,华北方面军知道靠炸桥了迟滞我军进军速度了。

  冈村宁次决心对我军实施反击,那就必须有所依托才行。他把滦河看成了迟滞我军的天然屏障,决心半渡而击之。因此,他下令炸毁了滦河公路桥、铁路桥。

  冈村宁次比山田乙三确实是水平高的太多,一眼就看透了我军入关带来的危机,再也不考虑什么重新夺回冀东的控制权问题了,丢掉了幻想,果断炸桥了。

  这滦河,是冀东人民的母亲河,古时水运繁忙,唐代、元代、明代,滦河水运一直是沟通华北和蒙古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特别是元代,蒙古人从中原掠夺的金银珠宝大多数都是通过滦河水运送往燕山以北的。进入民国后,由于铁路、公路建设,滦河水运日趋萧条。这个时候滦河上只有不到1000只各类船只了。

  刘一民之所以没有动用海军船队运送部队去袭占塘沽,主要考虑因素是向将日军调出北平、天津,在野外决战,不破坏城市建筑。

  赶到滦河边的刘一民,马上意识到日军留在平津外围地区的五个师团和战车第三师团以及第一、第五、第七这三个精锐的独立混成旅团很可能就隐蔽在滦河一线,等着反击我军呢!

  冈村宁次打的好算盘,先炸桥,迫使我军架浮桥渡河,然后趁我军正在渡河时,集中兵力展开反击。这冈村宁次竟然想在中国的土地上重演淝水之战的故事。想得美!

  既然如此,干脆就在这滦河边埋葬鬼子平津作战的主力吧!

  刘一民当即命令李昌指挥炮群建立阵地,命令卡尔将军和冯达飞调派战机搜寻滦河以西的日军阵地,命令任超然指挥工兵师和各军工兵团在滦河上搭建浮桥。

  霎时间,宽达二十多公里的滦河一线,变成了工兵作业的工地。哨子声一声接一声,各级工兵指挥员们手中的小旗一次次挥动,指挥工兵部队抢搭浮桥。

  心里默默计算时间的刘一民,这个时候决心动用海军了。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日军海军的舰载机,说明日本海军航母编队不在华北近海。既然如此,还和小鬼子客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