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成都风云(八)
p;部队解散后,高原和黄苏向刘一民简要汇报了11师部队整编情况。由于俘虏多,兵员充足,整编后的11师,兵强马壮。其中31团一营、32团四营,就是老一营、老四营每班16人,每排66人,每连238人,两个营满编都是846人。其他营每班12人,每排38人,每连146人,每营558人。各团都设有一个360人的火力支援营,一个120人的工兵连,一个120人的辎重连,一个36人的警卫排,一个12人的侦察班、9人的通讯班、炊事班。31团和32团都达到了2630人,33团2340人,加上1630人的师直属部队,全师共9230人。
听得刘一民直乍舌,11师是这样,估计12师、13师人数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这样的话,加上军团直属部队,自己的红七军团岂不是已经有3万多人了么?从遵义出发的时候还是15000人呢,到乐山变成了20000多人,怎么到成都就变成3万多人了呢?看来,干部们都跟着自己学会了,宁可磨破嘴皮子做思想工作,也不愿意放过一个俘虏兵了。照这样发展下去,再有几年,想不去南京找蒋委员长喝茶都不行了,发展壮大了的部队会推着自己去的!
在一营吃过晚饭,刘一民让王大湖、王新运把副班长以上干部的识字本收上来,一本一本认真查阅,有错字的,直接用笔批改。对识字多、进步快的,写上一句表扬话。对识字少的,写上一句鼓励话。又精心挑选出5本最好的,在每个本子的封面上用正楷分别题上“学习使人进步”、“做有文化的红军战士”、“生命的意义在于不停地追求进步”、“知识是我们改造世界的武器”、“有文化才能动员千千万万人与我们一起奋斗”。落款都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团军团长刘一民,西元1934年元月7日晚于成都”。
批改完后,交代王新运把识字本发回去让战士们学习,要把5本最好的挂在营房门口,让战士们观摩两天。
令刘一民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在七军团引起了强大反响。老二营、老三营、老四营、老五营、老六营的干部战士听说后,极度不平,直说军团长不公。接下来的几天,几个老骨干营的营长、教导员,都捧着干部战士的识字本去找军团长,要求他无论如何批改,否则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不好做。弄得刘一民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办公室挑灯奋战。其他部队听说后,团长、政委、营长、教导员们都二话不说,拿出军团后勤处发下来的津贴,给每个战士买识字本和读本。全军团形成了一种比学习、比思想、比作风、比纪律、比训练、比战绩的风尚。
以后红七军团以及由它衍生的部队就形成了个传统,只要刘一民来部队,在汇报检查结束时,必然会捧出一摞战士学习笔记,让他批改。
当然,刘一民批改的这些识字本,战士们都很珍视,终生保存。特别是刘一民给六个老骨干营干部战士批改的识字本,后来成了收藏界追捧的无
听得刘一民直乍舌,11师是这样,估计12师、13师人数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这样的话,加上军团直属部队,自己的红七军团岂不是已经有3万多人了么?从遵义出发的时候还是15000人呢,到乐山变成了20000多人,怎么到成都就变成3万多人了呢?看来,干部们都跟着自己学会了,宁可磨破嘴皮子做思想工作,也不愿意放过一个俘虏兵了。照这样发展下去,再有几年,想不去南京找蒋委员长喝茶都不行了,发展壮大了的部队会推着自己去的!
在一营吃过晚饭,刘一民让王大湖、王新运把副班长以上干部的识字本收上来,一本一本认真查阅,有错字的,直接用笔批改。对识字多、进步快的,写上一句表扬话。对识字少的,写上一句鼓励话。又精心挑选出5本最好的,在每个本子的封面上用正楷分别题上“学习使人进步”、“做有文化的红军战士”、“生命的意义在于不停地追求进步”、“知识是我们改造世界的武器”、“有文化才能动员千千万万人与我们一起奋斗”。落款都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团军团长刘一民,西元1934年元月7日晚于成都”。
批改完后,交代王新运把识字本发回去让战士们学习,要把5本最好的挂在营房门口,让战士们观摩两天。
令刘一民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在七军团引起了强大反响。老二营、老三营、老四营、老五营、老六营的干部战士听说后,极度不平,直说军团长不公。接下来的几天,几个老骨干营的营长、教导员,都捧着干部战士的识字本去找军团长,要求他无论如何批改,否则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不好做。弄得刘一民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办公室挑灯奋战。其他部队听说后,团长、政委、营长、教导员们都二话不说,拿出军团后勤处发下来的津贴,给每个战士买识字本和读本。全军团形成了一种比学习、比思想、比作风、比纪律、比训练、比战绩的风尚。
以后红七军团以及由它衍生的部队就形成了个传统,只要刘一民来部队,在汇报检查结束时,必然会捧出一摞战士学习笔记,让他批改。
当然,刘一民批改的这些识字本,战士们都很珍视,终生保存。特别是刘一民给六个老骨干营干部战士批改的识字本,后来成了收藏界追捧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