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选秀
/>   这样一来,能够大大减少人员。

  宦官不出宫,皇帝就算要用宦官传旨,宦官也只把旨意传到宫外的内侍省,交给官员们接管处治。

  历史上,唐朝的宦官数量越来越多,职权也越来越大。

  安史之乱后,宦官更是频频担任监军等职务,甚至到了后来,直接统领禁军,结果就是宦官们把持了禁军,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从而开始掌控宫廷甚至是朝政,进而拥有了废立皇帝的大权。

  中国历代,还从没有比唐朝的宦官权力更大的。

  东汉末的宦官比不上,明末的宦官也一样比不上。

  在天宝时,高品宦官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一个内侍省就有四千多名宦官。

  相当惊人的势力。

  要避免宦官干政,就得限制他们的权力。

  比如在唐以前,内侍省也并不是完全用宦官,而是宦官士人参杂,更不会用宦官去做监军去传旨等。

  宦官被限制在了宫中,不得出宫,这么一来,他们也就无法插手到政务上。

  张超的顾问机构是翰林院,翰林院里的学士等都是士人,他不会如明朝皇帝一样,在宫里弄出一个内廷来。

  宦官虽然对于皇帝来说,是可靠的自家奴才,但这些人天生就存有许多缺陷,让他们插手政治,这是取乱之道。

  宫外的事务,都交给士人,宫里的宦官,也要限制数量。

  宦官不比宫女,宫女几年一换,进宫一次,还能算是进修培训,出了宫说不定身价还能上涨,嫁给好人家。

  宦官可不同,一旦净身,这辈子都做不回男人了。也不可能说宦官几年一换,他们一入宫就是要做一辈子的。

  能少用就少用些,宫里多用宫女。

  崔莺莺从来不是喜欢排场铺张的人,如果把宫里的许多手工活外包到外面的话,宫里三千人其实都不少了。

  毕竟皇子们十二岁就得出宫居住,宫里需要服侍的人并不算多。

  一个王朝,能不能长久,都取决于第一位皇帝。

  因为第一位皇帝时,才能定下各种制度规章。

  所以说,一个皇朝到底能走多远,其实都取决于开国皇帝的眼光到底有多远。

  崔莺莺和郑婉言等不再理会张超,坐在那里公然的商量着秀女的标准,张超厚着脸皮听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