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日厂
在工资被扣押的阶段过后,是工作时长的无限制的延长。

  大家早起就要去上工,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都是厂子对于他们的仁慈了。

  若是有十天连续迟到的记录,亦或者请了三日以上的病假,那么恭喜你,你将自动被工厂辞退,没有遣散费用,也没有押金退还的那种。

  若这些还不算什么的话,中国工人不能与日本职员同走一个大门,为此专为中国工人挖了一条地下隧道这件事儿就已经将工人的脸面往地面上踩去了。

  可是为了生存,为了一家几口人能够吃上一顿饱饭,这些人哪怕上工的时候要从侧门一处如同地窖一般的通道中下到地表一下九层台阶,然后穿过院墙再走九阶台阶走上地表,俗称穿越一趟十八层地府,他们都努力的忍了下来了。

  毕竟,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地的小工厂的倒闭,德国纺织厂因为业绩不好纷纷辞退自家工人的情况恶化,在青城还在持续招纺织工人的企业,也只有这几家日本人开的纺织厂了。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纺织厂都如此的严苛了,待到他们一放出招工的通知了之后,这些仿佛早已经失去了精气神的人们,就像是焕发出了仅存的生机一般,一股脑的朝着工厂的侧门处涌去。

  因为这代表着一份希望,一个家庭存活下来的关键,若是一家人当中能有一个人在工厂之中找到工作,那么一个月十五块大洋的工钱,就足够一家五口人好好的活下去了。

  若是一个家庭之中,能存在两个工人,那么他们不但能吃饱穿暖,还能供给一个孩子识字,亦或者一个壮劳力娶上媳妇。

  这些钱,在现在的邵年时的眼中,甚至都买不上一套得体的衣服穿,但是在那些奔跑在荒地里的工人的眼中,却是能够活命的巨款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

  邵年时一下子就不好奇了。

  因为他从这些渴望活下去的身影当中,找到了,呵呵,他可以随意挖墙脚的机会。

  现在的大华纺织厂以及中国印染厂还在建厂筹备的阶段之中。

  等到他们正式的面向社会招工的时候,就是日本纺织企业用工荒芜期的到来。

  毕竟无论他还是陈介夫,都能算得上有些良心的企业家与商人了。

  他们在最大程度的追求利益扩大化的同时,也是十分关注人才的持续发展的。

  想要让一个工厂稳定的开工,光是依靠高压政策是没有用得。

  邵年时相信,他们大华只要将消息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