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账
  “俺先把这钱给平了,才能没牵挂的报恩。”

  “只是,俺家没现钱了,俺爹临闭眼前都惦着这件事儿,千万叮嘱俺将这帐还才闭的眼。”

  “所以,俺没银子抵账,就带了这个。”

  说完,邵满囤又从那堆票据的中间捻了一张,再展开。

  这是一张黄褐色的大开文书。

  黄底儿黑边儿,还挂着政府的大印。

  这是一张正经的地契。

  官办的,十分正规。

  大概是觉得借了现银却用实物抵债,有贪了差价的嫌疑,这邵满囤后边的话说的就有些虚。

  “老爷,这是俺爹在村里制办的地。”

  “三亩良田,两亩旱地。”

  “俺想着,那当中的三亩良田具都给了老爷,可能就将俺邵家欠的债给平了。”

  “至于剩下的那两亩旱地,若是老爷不嫌弃,俺愿意挂在老爷的名下,只求老爷让俺原种着这些地,俺愿意以佃农的租子,每年奉给老爷七成的收成。”

  “初家老爷,您瞅着这样行不?”

  邵满囤给自己剩了两亩旱地,还把自己当成了初家佃农来报恩。

  这可能是这个穷小子……想到的最有诚意的报恩方式了。

  看着邵满囤表情极其郑重,初老爷反倒是笑了:“你这小子,算盘打的可有些糊涂呢。”

  “前些日子,我刚从济城边上的黄村里买了四亩三分的地,也不过花了七块大洋。”

  “合一亩地不到两块钱。”

  “你用三亩良田平了三块大洋的欠账,这是合理,可你用那两亩旱地的产出来还你的救命之恩,是不是有些厚了点啊。”

  说到这里,初老爷随意的拨动了两下手指,若有一位积年盘账的老吏在场的话,他会惊诧的发现,这位当家的老爷竟是拟出了在算盘上计数的动作。

  初家老爷不过扒拉了两三下,就给出了一个邵满囤听得不算太懂的账目。

  “胶东的麦子从入土到收获,需要300天的时间,一年收一回,还要瞧着老天爷的眼色。”

  “自当因为有了你这份儿孝心,往后年年都会风调雨顺,那地里的出产也不过一年200斤的干货。”

  “我铺下有自营粮店六家,做粮食倒手的买卖的商行三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