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新的律法原则
��,还是得看安娜的智慧了。

  赵桓笑着说道:“这就说到了你说的亚里士多德的第二条,普遍遵守。既然是普遍遵守,这部分律法就要被大多数认可,否则这律法就是一本束之高阁的经典罢了,不能成为解决民生矛盾的工具。”

  “而普遍遵守,那就包括制定律法的阶级,也要遵守这个律法,如果一本律法只能约束百姓,而无法约束特权阶级,就会显得十分苍白而无力。所以才会显得声音极为嘈杂,这必定损害无数人的利益,但是这本律法的推动势在必行。”

  安娜惊讶的看着大宋的皇帝,事实上,这个皇帝已经超出了她对约瑟王的定义,她略带一些惊慌失措的问道:“英明的陛下,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超过了我这个罗马人对他的理解。那么请问陛下,大宋朝承认阶级的存在吗?”

  赵桓笑意盎然的看了一眼李清照,这个问题,需要李清照来解读。

  最近制定新的《宋刑统》,他恶补了一大堆相关的知识,而李清照甚是喜欢金石学,为赵桓补充了大量相关的知识。

  这其实不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而是对中原王朝法治进程的理解。

  李清照抿了清茶,润了润嗓子,笑着说道:“法治和法学之争,从先秦时候,就开始出现了。一字之差,其意相差甚远。”

  “商君曾言,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本身说的就是一种普遍遵守。而且对于普遍一词要求极高。”

  “但他本身就是法家,而法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帝王的利益而存在。这就出现了冲突,为此商君在《商君书》中,首次将法治和法学分开讨论,法家依旧维护帝王,但是法治有了普世的概念,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整体公平和正义。”

  “商君和秦孝公共同完成了第一部律法,也就是《秦律》。”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董仲舒首倡春秋决狱的司法原则,形成内法外儒、儒皮法骨的法律制度。时光荏苒,前唐时,长孙无忌和李世勣在《贞观律》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以情理切害,代替言理切害,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

  “中原王朝的律法在不断地发展着,但是随着人丁的不断增长,出现了新的矛盾,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新的法律核心,反剥削。”

  李清照说完了法治和法家的区别之后,将目光看向了大宋皇帝,有些话即使李清照清楚的明白,她说出来,也不太合适。

  赵桓笑着接过了话头,继续补充道:“阶级从古到今客观的存在,中原王朝从来没有否认过它的存在,如何缓解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中原王朝,历朝历代一直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