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盛怒之后的冷静
,说道:“今天晚饭不必做了,朕吃不下。”

  “观刑一事,就不去了,你通知一声,围观者保持三丈距离,不得哄抢剐肉,刽子手不得贩卖剐肉,但凡是发现,严惩不贷。”

  现场图里是一个极为凄惨的男子,死的是宋神宗时期的翰林院的书生。

  在宋神宗元丰改制之时,诏狱繁兴,口语狂悖者,皆遭此刑。

  书生多意气风发,未曾经历过社会的毒打,随意的上了封札子,又不在三公六卿的特权范围,自然是没什么好果子吃,凌迟死了数人。

  党争,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一串串的恶果,让人触目惊新。

  刽子手手里举着从书生身上剐下来的肉片,递给了围观的百姓,从他们的手中接过了钱袋。

  人血馒头,并非只在书中才有。

  “观刑这个的确是朕的失误,就不去了。”赵桓光是看这种写意风格的画,都被恶心的吃不下饭,可想而知行刑的时候,多么可怕。

  赵英脸上乐开了花,按照当初种师道的想法,就是将一切丑陋和邪恶过滤,将大宋的世间百态有选择的呈现在官家面前,毕竟有些邪恶,官家这种长在深宫之人,接受不了。

  赵英乐呵呵的抵过了一本札子,说道:“陆少卿的札子,官家。”

  转运司司正、中书舍人,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个闷头做实事的人,除了公务很少写札子到中书省,这份盖着中书省的章的札子,让赵桓心头有些疑虑。

  他打开一看,果然还是来了。

  凌迟是一种极为残忍的惩处手段,在大宋已经被列入了法定刑之中,但是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用到此刑,大宋律法中严格说明,毋得擅行凌迟,须奏听裁。

  也就是说,凌迟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应该归类到皇家帝王的司法系统的惩处法,这类的刑罚统一被称呼为非刑之正。

  不合乎中国的法学精神、刑罚特性以及应用方法,从建立起就不该存乎于世,极为残忍的刑罚,都是非刑之正。

  换句话说,要不是因为皇帝需要,类似于凌迟早就被废止了。

  这次赵承佑鄂州之事,本来就是一个很小的中下评,因为他是宗亲,罪加三等,弄了个押解归京,又因为孟太后的一顿猛操作,让官家定下了杀掉赵承佑的举措。

  而凌迟这种非刑之正的刑罚,若非赵桓起头,赵承佑也就落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陆宰的札子,并不是为了给赵承佑求情,他也犯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