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喊老师来了的班长


  大宋这官员缺额,一下子空出来大半!走关系找门路的人,还不把他的家门槛给踏破?

  到底是皇帝的刀快,还是这群出身士大夫的臣们的脖子硬呢?这个问题,结果显而易见。

  当夹杂着私货的圣旨通传各州、府、知县事之后,读书读魔怔的大宋朝臣们,这才品出了几分官家性情来,也接收到了来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宰,非常明确的信号。

  大宋皇帝要杀人了!

  大宋的读书人不知凡几,死了几百个知县事、知府、知州,连个水花都看不到。

  就眼下大宋,很多位子,都有三四个人排着队在等着。

  上京路、辽东路、高丽找不到人去做官,那是这群臣们习惯了大宋的风花雪月,不愿意去这些贫寒之地罢了。

  “李太宰呀,朕说你什么好。”赵桓得知李纲将自己解读圣旨的笔记借给了同僚们的时候,也是无奈的摇头。

  这让赵桓想到了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喊“老师来了”的班长。

  “臣是太宰,百官之首。臣不护着他们,他们都得给官家剁了。远离朝堂,他们品不出来圣意来,臣帮他们品出来。”李纲也是无奈。

  这批知县事、知府、知州大多数都是大观年间的进士第,最后一批科举出产的官员,蠢是蠢了点,但还算能用。

  官家明年还能打仗,不能误了伐金大事。

  赵桓拿起了一沓札子,说道:“这几封侦破常平仓失盗案的札子,送到福宁宫,给太皇太后看看。”

  “告诉她,这天下,归根到底还是朕的天下。”

  这群知府知州知县事,收到圣旨之后,常平仓失盗案最快的速度侦破,并且如数补齐,甚至还多了不少义捐的粮食和财货。

  赵桓对官僚这种见风使舵墙头草、哄着不走打着跑的秉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钱和命比起来,看来还是命更重要一些,孟太后的确能带他们发财,但是赵桓能要了他们的命。

  “内帑四年支出了近四千万贯的赏钱呀,朕这杀孽重呀。”赵桓也是头一次看账本,才知道四年光赏钱就发了四千万贯。

  “在臣看来,不算重。”李纲也是第一次看账本,着实被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