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言之不入,罪实在予
  而之后,更是有朱元璋的屯田卫所制度!

  大明军卒不照样战斗力卓群,一直到明朝没了,吴三桂投靠螨清的铁骑,其战斗力不依旧是天下第一?

  吴三桂晚年搞出的反清,差点把螨清赶回关外去。

  怎么到了李纲这里,就成了商纣之举?

  “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赵桓坐直了身子,让李纲给自己讲讲其中的道理。

  他这句话,回应的就是李纲那句商纣夏桀,算是正经的君臣奏对的格式化言辞。

  他就是告诉李纲,有什么话尽管说,哪怕是说错了,罪责也是自己让他说的。

  这句话乃是从唐太宗的起居录里找到的一句,基本等同于皇帝和朝臣们发生剧烈冲突时,皇帝表态让朝臣们畅所欲言。

  也是君臣奏对标准对话。

  赵英闻言抖擞了下精神,把御前左右史官都轰了出去。

  因为接下来李纲的话可能会有冲撞到了官家的地方,这要是记录下来,那可是李纲奸臣的证据。

  李纲看着官家的样子,终于放下了心,官家还是那个虚心纳谏的官家。

  大宋朝臣对大宋皇帝,要求真的不高。

  既不要大宋皇帝英明神武、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勇武,要不然那要岳飞等武将何用?

  也不要大宋皇帝事事通达,如同智星转世一般,对任何政事都了若指掌、智珠在握。那还要他李纲、宗泽、赵鼎作甚?

  戳个印鉴,连虹桥上的乞儿都会!

  显然官家很符合李纲对于明君的认知。

  李纲俯首说道:“官家看着这转手了一道,从地方到汴京,再从汴京到地方,看似麻烦,消耗很多,但是却十足的有必要。”

  “乃是夏与商之根本差别,家国和国家之差别。”

  赵桓早就对这个家国、国家的课题研究过,还是当初西夏联合金国,在天德州作乱之时,赵桓研究西夏国号的时候,和李纲讨论过此事。

  当时赵桓非常疑惑,为何自周越一千八百余年,未曾出现过任何一个以夏为国号朝代?

  根据赵桓的了解,仅有一个西夏和李自成进京,建立了短暂的大夏以外,再没有了夏的道统。

  然而西夏,是大宋对党项人政权的一个称呼,实际上,人家自己叫自己为邦泥定国或者西朝,也不是继承的夏的道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