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口齿伶俐观察入微的小丫头
  种师道拍了一句马屁,本来劝谏的事,是宰相和谏官的事,要不要宰相和御史台干什么?

  不过现在这荒郊野岭的,那里去找御史?还是去找李纲来?

  种师道拍马屁,有一半是因为自己越权,让赵桓不要计较自己越权劝谏的事,有一半是官家是真的有明君之相。

  赵桓这一个月的时间,从最开始荒唐的在朝堂掀了桌子,到现在已经有了绝大的改变!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

  只要能听进去劝谏,总会慢慢明白所有的事,应该如何处理更加恰当。

  比如全程无人劝谏的李邦彦的处理,种师道认为新帝处理的极为恰当,留下了李邦彦而已。

  留下,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因为太上皇在南方临安复政,蔡京一系除了一个蔡攸,汴京就没有人了。

  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而杀掉李邦彦,若是李纲真的有点事,孙博无法堪当大任,李邦彦是贪了点,但是也算是有能力之人,而且很有胆魄。

  敢赴金兵大营的大臣有几个?

  康王算一个,李邦彦算一个。

  就再没有了。

  没有胆魄的宰相,最后只会让大宋每况日下。

  一个传令官跑了过来,稽首说道:“陛下,前去营救村寨妇女的亲从官回来了。抓了几个俘虏,拷问出了瓦坨寨的位置。”

  “令禁军上前,围杀瓦坨寨,限期半天。”赵桓想了想说道。

  瓦坨寨为恶多端,死有余辜。

  他并不打算放过瓦坨寨这样的绿林势力。

  种师道没说话,自己岁数大了,倚老卖老一次可以,再多了,引得官家心中不满,岂不是不妙?

  行无大错,不必太过纠缠。

  张叔夜领命而去,带着数千禁军前往不远处山中的瓦坨寨。

  赵桓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彻底消灭流匪这件事了,正如种师道所言,自己的诏命,确实不太妥当。

  谁还没有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但是这流匪确实为害甚广,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定国安邦啊!

  该怎么办,他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可以参考后世,是如何彻底剿灭流匪的做法,彻底把流匪,这为害中原之国千年之久的顽疾,彻底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