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昔年青石巷,卖花小姑娘
春芽断指,这就完全打乱了陈煜等人一早布好的局。
按照事先的计划,只要有了这份按下手印的状纸,无论春芽认与不认,谢济的罪名都能够成立。
但现在春芽强行断去一指,事态就不如预想中那么顺利。
围观的百姓不是傻子,如果将春芽断指一事说开,再者这贱坯子抵死不认,任谁都不会相信主仆如此情深,会对薄公堂。
所以师爷张诚之前才没有将春芽断指一事与众多百姓讲明,其中利害,他拎得很清楚。
只不过既然如今已经乱了套,那就只能用乱了套的方法继续将这件案子处理下去。
“大胆春芽,你这是将本官的县堂当做了摆设吗?既然你无冤情,为何昨日击鼓喊冤?”
“我没有...”
“胡说,这状纸上的内容均是由你口述,如今却又抵死不认,前言不搭后语,分明就是蔑视公堂,既然方才你也口口声声说谢公子与此事无关,那本官就要治你诬告之罪!”
以仆告主,本就为大忌。
主仆情深,我倒要看看你二人这份情义能有多深。
“诬告主人在前,蔑视公堂在后,更何况你诬告之人是鹿鸣书院的先生,企图污了谢公子清白,甚至还差点还得本官错判好人,真是罪大恶极。”
“按我大启律法,本官现在判你受廷杖一百,服是不服?”
一百廷杖,这便是要将春芽活活打死!
陈煜此种判法,确实是依照大启律法,大启最忌诬告,其次以仆告主,二者任取其一,都得挨这一百廷杖。
堂外众人,虽有议论,但是也觉得理所应当,不过现在看来,自家丫鬟如此德性,想来那位书院的谢先生也不是什么人品端正的好东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公子,以后清明时节,每年记得去春芽坟头放上两三朵杏花,公子可不许带酒哦,一股酒味太难闻。”
自和永四年起,每年春日,百花盛开,便会有一个提着装有各色鲜花竹篮的小姑娘,走街串巷,逢人便会求人买上二三朵。
那个时候,每卖出一篮子花就总能换到足足两碗稻米,如今却不行了,今年初春时节,小姑娘的一竹篮鲜花只能换到一碗稻米。
一碗与两碗,差别不大,都能够下锅,再添上一些野菜,就够青石巷主仆二人吃上一整天。
如今换取的�
按照事先的计划,只要有了这份按下手印的状纸,无论春芽认与不认,谢济的罪名都能够成立。
但现在春芽强行断去一指,事态就不如预想中那么顺利。
围观的百姓不是傻子,如果将春芽断指一事说开,再者这贱坯子抵死不认,任谁都不会相信主仆如此情深,会对薄公堂。
所以师爷张诚之前才没有将春芽断指一事与众多百姓讲明,其中利害,他拎得很清楚。
只不过既然如今已经乱了套,那就只能用乱了套的方法继续将这件案子处理下去。
“大胆春芽,你这是将本官的县堂当做了摆设吗?既然你无冤情,为何昨日击鼓喊冤?”
“我没有...”
“胡说,这状纸上的内容均是由你口述,如今却又抵死不认,前言不搭后语,分明就是蔑视公堂,既然方才你也口口声声说谢公子与此事无关,那本官就要治你诬告之罪!”
以仆告主,本就为大忌。
主仆情深,我倒要看看你二人这份情义能有多深。
“诬告主人在前,蔑视公堂在后,更何况你诬告之人是鹿鸣书院的先生,企图污了谢公子清白,甚至还差点还得本官错判好人,真是罪大恶极。”
“按我大启律法,本官现在判你受廷杖一百,服是不服?”
一百廷杖,这便是要将春芽活活打死!
陈煜此种判法,确实是依照大启律法,大启最忌诬告,其次以仆告主,二者任取其一,都得挨这一百廷杖。
堂外众人,虽有议论,但是也觉得理所应当,不过现在看来,自家丫鬟如此德性,想来那位书院的谢先生也不是什么人品端正的好东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公子,以后清明时节,每年记得去春芽坟头放上两三朵杏花,公子可不许带酒哦,一股酒味太难闻。”
自和永四年起,每年春日,百花盛开,便会有一个提着装有各色鲜花竹篮的小姑娘,走街串巷,逢人便会求人买上二三朵。
那个时候,每卖出一篮子花就总能换到足足两碗稻米,如今却不行了,今年初春时节,小姑娘的一竹篮鲜花只能换到一碗稻米。
一碗与两碗,差别不大,都能够下锅,再添上一些野菜,就够青石巷主仆二人吃上一整天。
如今换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