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馋”吴总的投资!
�开会时碰头,如果能帮到你的忙,我肯定义不容辞。”

  崔长福一脸欣喜道:“太好了王哥,那你的意思是同意了?那你可帮了我们乡十几个村的村民们的大忙了!”

  王康宁神色有些不太自然地摆摆手说:“老崔你先别激动,听我把话说完……”

  崔长福激动的心情瞬间来了个急刹车,他有种不好的预感,咽了口唾沫说:“王哥你说,我听着。”

  “我爱人的侄女今年年初的时候嫁到了你们王坡乡赵家坡村。”王康宁缓缓道,“今年入冬的时候,我爱人她侄女去乡里找到我,请我帮忙联系管干事帮她卖她婆家加工的粉条。”

  “今年本地红薯大丰收,家家户户都做了比往年更多的粉条,我那侄女的婆家今年做了大概有4千多斤。”

  “那侄女儿也是我看着她长大的,那孩子从小到大没求过我和她姑办事儿,好不容易求到我头上了,我自然得帮帮她。”

  “我带她去见了管干事,我这张老脸在管干事哪儿也还有点薄面,管干事就开始教我那侄女开网店,搞营销,吸引流量,搞促销,还有优惠券什么的。”

  “管干事也真上心了,我那侄女学的也用心,俩人白天黑夜地教,白天黑夜地学,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两个月左右了吧。”

  王康宁说到这里的时候,叹了口气。

  崔长福耐心听完,一脸焦急地问道:“效果怎么样?”

  王康宁说:“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只卖了2000斤左右,2万来块钱。”

  “这……”崔长福听到王康宁的话后陷入沉默。

  整个王坡乡十七八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或多或少地都会做一些粉条。

  本地全是做这个的,谁家都有,渐渐地本地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往年一到寒冬腊月,会有好几波收购商去村里挨家挨户地转着收购。

  虽然比村民们自己拉着去外乡的大集上卖价格低一些,好在这些收购商要的量大,有多少要多少。

  绝大多数村民也都愿意省时省力省心,卖给收购商。

  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渐渐地收购商和村民之间就好像形成了某种约定成俗的规矩。

  村民们加工红薯粉条的时候从来不会担心自家的产品卖不掉,家里有多少红薯粉就加工多少红薯粉条。

  如果碰上行情不好的年头,顶多在价格上多给收购商一些优惠,产品总归还是能卖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