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史书的开端
�苦的。”

  崔湜扶着老太爷走进小楼。楼内有一间装设极简单的书房,四面的窗户都用极厚的布缦遮住,外界的秋光江色都无法渗进来,显得格外幽暗,隐约可以看到沿墙有六个座位,坐着六位皓首老人。

  看见崔老太爷进来,六位皓首老人缓缓起身行礼,他们动作迟缓,并不是想以此表示久等的不满,而是因为他们确实已经太过苍老。

  崔老太爷坐到正上方那个圈椅里,接过崔湜亲手烫好的毛巾覆在脸上,然后一言不发沉默,待着毛巾里滚烫的热气渗进自己疲惫的毛孔。

  那六位老人缓缓坐下,沉默等待着,没有一丝不满的情绪。

  崔老太爷烫完脸后开始洗脸,他很仔细、很用力地搓洗着自己苍老的脸,依旧温热的毛巾擦过,他脸上的皱纹便变得更加深刻。

  然后他向后靠到椅背上,苍老的脸完全隐藏在了黑暗里。

  一位老人说道:“您亲自去,真是给足了书院面子。”

  崔老太爷说道:“皇后娘娘我们得罪得起,难道还能得罪得起书院?而且夫子的亲传弟子极少踏足红尘,难得出现了一个入世的,当然要好生看看,我们不便去长安,他既然来了清河,哪有不亲眼去看看的道理?”

  有老人疑惑问道:“为何不递拜帖直接去看?”

  “递拜帖不见得能看得到人,就算看得到人,也看不到态度。”

  “什么态度?”

  “书院的态度。”

  “书院的态度以往不偏不倚,但宁缺既然杀了夏侯,他们的态度自然要偏向李渔殿下,总不可能还去支持皇后娘娘。”

  崔老太爷摇头说道:“态度有很多种,龙椅的归属只是其中一件。”

  一位老人疑虑问道:“现在的问题在于,宁缺的态度究竟能不能代表书院的态度。”

  崔老太爷很自然地拱手向北方的天空行了一礼,说道:“夫子他老人家既然让他的小弟子入世,那么便表示了认可。”

  “您所看到的宁缺的态度是怎样的?”

  “那是一个很骄傲很冷漠的年轻人。”

  崔老太爷不知道想到了些什么事情,在说完这句话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当他苍老的声音再次在幽暗的书房里响起时,给人的感觉比先前变得愈发疲惫,而且透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

  “所谓看他的态度,不如说是想看看他这个人,最近这些年,发生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