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战乌桓军(上篇)
  此战大胜,众人皆喜,公孙瓒命人大设宴席,宴请诸将,一面又写表报捷申奏朝廷。

  数日后,朝廷使臣至,公孙瓒因功晋升奋武将军,爵封蓟侯,单经、严纲、田楷、田豫、 公孙越、公孙范、公孙续、范方、邹丹、关靖、王门、孙伉、文则、刘纬台、李移子、乐何当、秦武等参战诸将也各有赏赐,诸人大喜,自不用提。

  平定了渔阳,公孙瓒命刘玮台、李移子、乐何当三人暂时驻守此处,文则与使臣押解张纯往至洛阳,而自己则率剩下诸将屯兵蓟县。

  刚到蓟县三日,乌桓首领贪至王便率军三万来犯。这一点很是出乎单经的意料,自己本想着提早大败张纯, 历史就会被改写,乌桓军应该不会再来犯境,可是一切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乌桓的军队依然还是来了,唯一改变的不过是乌桓军没有按照历史的推进而来。

  一场战争不可避免。

  单经主动请缨,誓要大败乌桓军。

  公孙瓒同意了单经的请求,任命单经为中军都尉兼左军司马,将新降的渔阳兵一万暂时归统于单经,并调拨邹丹为其副将,又助官军五千,共计兵马一万五千六百人出战乌桓军。

  单经叩身拜谢,领了军命,出城三十里扎下营寨。

  中军帐中,单经居于上座,下方左右排列着两排武将,扫视众人一番,单经开口道“敌军在我军二十里处驻营,到今天已经是三天了,为何不见敌军一点动静,本将甚觉奇怪,诸位怎么看”

  “末将以为,张纯新败,乌桓胆寒,故而贼军不敢贸然而进,此时正是我军一举破贼之时。”一名面黄如土的瘦弱汉子朗声而道。

  单经打量说话之人,脑海中的记忆告诉自己,此人姓史,名化,表字仲全,与秦武乃是同乡。为人忠诚可信,现任门下督。

  “嗯,仲全所言有理”单经点点头,史化所说颇有道理。

  “末将之所见与史将军不同” 一名身着薄甲,束发裹巾,面容俊郎的男子出列禀道。

  “哦”单经听了这话,心下倒是颇为一震,对此人的见解顿时来了兴趣,双眼凝视男子,脑海中的记忆再次告诉自己,此人姓方,名何,表字子佑,河东上党人。

  “愿闻子佑高见”

  方何道“乌桓军远道而来,不攻城池,反下寨据守,必是军中多有粮草,而蓟县贫瘠,储粮不多,想必这点贼军已知,因此他们扼寨据守,想等我军粮草用尽,然后起兵来犯,这样一来就可不费吹灰之力,而下蓟县,若蓟县为贼所据,那渔阳郡唾手可得,此兵不血刃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