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被骚操作闪到了腰
都是在拿了大洋国的同级设计后,自己逆向优化。因为东北亚新兴国家的航路,不需要考虑通过圣劳伦斯河进入五大湖区,也不用通过巴拿马运河。
所以他们发现在按照2.7万吨和7.5万吨级散货船同等结构强度时,可以不增加船长和不明显增加建设成本,把运能提升10%~20%,分别提到3.5万吨和8万吨,这就更经济了。我们要专注于做东亚国家的生意,就该按照他们新进年来最经济效率的船型,设计泊位容量。”
原来,后世华夏最经典常见的3.5万吨和8万吨散货船型,在90年代初,却是刚刚出现不久的——
知道历史的人,都可以查到,直到1995年,cosco刚刚改制后,都还在给沪江的沪东船厂,下2.7万吨散货船的订单呢。那是cosco历史上首例“国际融资,国内建造”的合作案例,著名到能写上中远集团的百度百科历史词条。
但是,当时国际流行的2.7万吨和7.5万吨,其实效率是不高的,是为了通过特殊地形放弃了一些同等造船成本下的运能。
后来,当华夏成为国际进出口贸易的最大一极后,华夏方面觉得再按照大洋国标准,每条船浪费几千吨运力,不划算,就普遍升级了。反正他们的船一辈子也不用进圣劳伦斯河,管你圣劳伦斯河吃水多深、巴拿马船闸长度有多长?
但是,之前国际同行建设的港务设备,都是按照旧标准实施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
比如一艘华夏的3.5万吨散货船,经停李家坡的话,就发现在2.7万吨的标准泊位停不进,要么就停到5万吨的泊位上。
可5万吨的泊位,每天的泊位费要比2.7万吨的贵很多。3.5万吨船停到大泊位上,就白白浪费了一部分泊位利用率。所以3.5万吨流行开来后的最初几年,华夏散货船进李家坡经停加油就不划算了,反正散货船也不需要中转重新配货,都是单一货种直接运到最终目的地的。
当然了,李家坡也是很高效改革的国家,后来很快就为华夏标准又扩充了港务设施,但这需要时间,都是后话了。
这里面,就有兰方的竞争优势了。
兰方目前的港口设施,是一张白纸,如果萨武洋能下决心,直接按照3.5万吨级的泊位配置设施,到时候就算效率不如李家坡高,可再低效,总比李家坡的5万吨级泊位要便宜吧?
这样,还怕不能用成本优势吸引到路过的华东日韩航线加油修整散货船?
当然,这么修的代价也是有的,那就是兰方港以后再接待2.7万吨标准五大湖级和7.5万吨巴拿马级的时候,成本会非常劣势——
你不但单位吨位比�
所以他们发现在按照2.7万吨和7.5万吨级散货船同等结构强度时,可以不增加船长和不明显增加建设成本,把运能提升10%~20%,分别提到3.5万吨和8万吨,这就更经济了。我们要专注于做东亚国家的生意,就该按照他们新进年来最经济效率的船型,设计泊位容量。”
原来,后世华夏最经典常见的3.5万吨和8万吨散货船型,在90年代初,却是刚刚出现不久的——
知道历史的人,都可以查到,直到1995年,cosco刚刚改制后,都还在给沪江的沪东船厂,下2.7万吨散货船的订单呢。那是cosco历史上首例“国际融资,国内建造”的合作案例,著名到能写上中远集团的百度百科历史词条。
但是,当时国际流行的2.7万吨和7.5万吨,其实效率是不高的,是为了通过特殊地形放弃了一些同等造船成本下的运能。
后来,当华夏成为国际进出口贸易的最大一极后,华夏方面觉得再按照大洋国标准,每条船浪费几千吨运力,不划算,就普遍升级了。反正他们的船一辈子也不用进圣劳伦斯河,管你圣劳伦斯河吃水多深、巴拿马船闸长度有多长?
但是,之前国际同行建设的港务设备,都是按照旧标准实施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
比如一艘华夏的3.5万吨散货船,经停李家坡的话,就发现在2.7万吨的标准泊位停不进,要么就停到5万吨的泊位上。
可5万吨的泊位,每天的泊位费要比2.7万吨的贵很多。3.5万吨船停到大泊位上,就白白浪费了一部分泊位利用率。所以3.5万吨流行开来后的最初几年,华夏散货船进李家坡经停加油就不划算了,反正散货船也不需要中转重新配货,都是单一货种直接运到最终目的地的。
当然了,李家坡也是很高效改革的国家,后来很快就为华夏标准又扩充了港务设施,但这需要时间,都是后话了。
这里面,就有兰方的竞争优势了。
兰方目前的港口设施,是一张白纸,如果萨武洋能下决心,直接按照3.5万吨级的泊位配置设施,到时候就算效率不如李家坡高,可再低效,总比李家坡的5万吨级泊位要便宜吧?
这样,还怕不能用成本优势吸引到路过的华东日韩航线加油修整散货船?
当然,这么修的代价也是有的,那就是兰方港以后再接待2.7万吨标准五大湖级和7.5万吨巴拿马级的时候,成本会非常劣势——
你不但单位吨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