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钱多活少离家近
p;这些客套话哪儿都一样,双方虚与委蛇一番。

  李静深最近觉得顾鲲这人还挺不错,跟顾鲲合作也比较诚心。毕竟顾鲲年轻的优势摆在那儿,那些家族企业式的前辈企业家,跟顾鲲合作后,多少会生出一些提携顾鲲、卖个人情的想法。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最多再亲自操持个十几年,就得退休了,寿命摆在那儿。

  而如果是西方现代化的公司,不搞家族式管理,那么创始人退休也没什么问题,只要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能力跟上、经得起考验就行。

  但华人更多是倾向于把公司管理权都传位给儿子的,而不仅仅是继承持股权。这就需要给儿子多拉几个外部盟友,帮忙看着一点,相互提携。因为儿子的能力肯定是不如那些专业的精英经理人的。

  李静深显然是华人传统思维很严重的富一代,所以来邀请顾鲲年后来他家拜年做客,还让自己儿子跟顾鲲称兄道弟送厚礼。

  “十几年后,如果我死了,你就安安分分守业吧。看看顾贤侄干啥,你跟在后面喝点汤,做做配套,能把我们工氧集团的基业守住、稳中有进就好了,我也不图你再大刀阔斧开疆拓土了。”

  这是李静深当着自己儿子和顾鲲的面,说的一句客气话。

  李静深算是中年得子,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李耀比顾鲲年长五岁,刚读完ba工作不久。次子李升比顾鲲还小,还在剑桥大学念书。

  只能说,顾鲲的年轻,为他赢得了额外的友谊优势。如果他是跟李静深同辈的,李静深防着他都来不及,怎么敢如此推心置腹。

  李静深如今的资产,终究还有顾鲲的两倍以上,他也就有资格倚老卖老,跟顾鲲指点几句。

  双方聊着聊着,很自然就问起顾鲲从李州长那儿拿了哪些矿抵债。

  这些都是公开信息,顾鲲也就如实相告。

  听说顾鲲对于矿藏部分只对铜矿感兴趣,李静深觉得有些不理解,劝了一句:“你全要了铜矿?就没想过多种经营,掺杂一下金矿和钻石矿?

  婆罗洲的金矿和钻石矿都是19世纪末开始就有人开采了,我一直听说,那是亚洲排名第二的钻石矿片区,仅次于印度了。我是对矿业毫无兴趣,所以不搞。你既然都已经介入矿业了,何不搂草打兔子,少拿个几十万吨铜矿采区,把那小片的金矿和钻石矿占了。”

  顾鲲笑道:“总量太少了,多费事儿划不来,不如只要铜矿,便于管理。所谓亚洲第二,就是个噱头,谁让亚洲除了印度压根儿就没什么钻石呢。至于那点金矿,产值就更少了,我让人估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