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穷自有穷的道理
��是确实不知道穷山恶水的心态,于是虚心承认:“没见过。”

  顾鲲:“比如,当地没钱,国家出钱修了路。假设是二级省道以下的,不铺沥青路面,只有水泥路。按照工程标准,路边应该留几米的斜坡路基防止路面沉降塌陷对吧?

  可是有些穷地方的农民,明明国家修路的时候已经把路基的地征走了,路基占的地已经属于国家了。可偏偏就因为山高皇帝远没人管,贪小便宜,把路肩那几米土都挖平,好多占地种粮种菜,到时候一浇水,路基边缘的土壤流失,大车再一轧,水泥路面就全崩了。

  华夏这种情况应该还算少了,毕竟国家吃过亏有治理经验了,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马来人,应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完全没有经验的,他们从来就没扶过贫,也就不知道在贫困地区搞基建有多少坑,不知道‘有些人之所以一直穷是有道理的’,李静深就算有那么多年商业经验也没用,术业有专攻嘛。

  他们再还价,不过是新建阶段还还价。等到将来造好了,运营维护阶段,我们的人把坑指出来,证据确凿设施提前折旧都推到马来当地农民头上,名正言顺要马方承担绝大部分维修资金,而且是按照目前谈好的维修价格,或者是尽量找马方没有施工力量自行修复的地方报损,总而言之我有一百个办法把马来异族人的钱坑过来。”

  来日方长,论如何防治“贪小便宜造成大损失”,马来人在华人面前就是个弟弟。

  世上除了闪金族之外,没人比华夏人更懂得如何钻空子和防治钻空子的对抗了,这是国粹。

  顾鲲主动出击的那些生意,从来都是拿自己的长项跟敌人的短处去打的。

  认清自己、有自知之明,是比提升自己更加重要的能力。

  优势数量不够多没关系,只要懂得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就好。

  ……

  在这样的谈判基调下,双方一直车轮战拖到年关,总算是把应当折抵马方投资的资源付出给大致算清楚了。

  顾鲲的人从士马丹到古晋,再到西边的诗巫,把整个西沙捞越好生考察了一番,圈了数百平方公里的适宜农用地,还有更大区域的探矿权,总价值大约值30亿令吉——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些资源还要贵,或许50亿令吉才能拿下。

  作为交换,李老板和马来沙捞越当局,未来可以累积在兰方港的三期项目,以及其他路桥合作中,得到25的占股。

  那些农用地顾鲲主要是打算用来搞猫屎咖啡种植园/养殖园,以及种婆罗洲特产的红瓤的瓜达奎拉榴莲,所以顾鲲都是让他的人尽量挑选适宜搞这些作物种植的土地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