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成绩。

  终于在过了二月二龙抬头之后几天,县委通知部分考生去县医院体检。

  他们这才知道,这次考试不公布标准答案,考试成绩不通知本人,录取分数线也不公布,由招生委员会按照考试成绩和招生计划确定初选名单。

  初选通过的人需要参加体检,体检无恙后再由学校择优录取。

  当下,接到体检通知的人纷纷激动难耐,他们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江秋月他们基本都接到了通知,毕竟当初复习时那么努力,几乎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迎来了收获。

  体检合格后,接下来便是填报志愿,省内省外分开报,知青们一般只会填家里所在城市的大学,其他就不填了。

  但是江秋月知道这次录取率很低,史称高考历史上录取率最低竞争最残道。

  知青只有陈华、林清和江秋月收到了,另外两个是村里的人。

  江秋月和林清都是报考的京都的大学,可能通知书下来的比较早。

  陈华报考的本省的学校,录取速度同样不会慢了。

  村里那两个幸运儿当时填志愿时本来就没敢往别处或者好的大学报名,怕成绩不好不能被录取。

  凭着能捡一个是一个的心思,他们报的是距离柳家湾最近的那几所学校,被录取后通知书到的很。

  刘爱英勉强地笑了笑,稍后更精心照顾猪崽,没再提上大学之类的话。

  江秋月尽量不再谈及大学的安排,默默收拾着要带走的东西。

  之后几日,邮差员穿行在田间小路上来来去去,剩下没拿到通知书的人每到他经过的时刻都翘首以盼。

  期待他停下来,拿出一个信封说:同志,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然而春耕都结束了,邮差员再没到过临河村大队长家门口,这就代表着除了刚开始录取的那五人,其他都落榜了。

  刘爱英在等待的时间里消瘦了许多,再没希望的那一天十分消沉,喂猪时喂着喂着忍不住痛哭失声。

  江秋月除了安慰她下次还有机会外,也没有什么办法,她隐隐记得第一次高考录取后是有一次扩招机会的。

  但是因为不确定,万一是她记错了,岂不是给了希望又失望,再被打击一回更伤心。

  春耕后临河村开始全村通电,柳建国家安装上一部老式座机电话,江秋月用它给家里报了喜,同时让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