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阵不成一
��是真的凶险,陆逊偏军去翻山越岭搞迂回抄击,孙权主力横在江面……荆州军主力不受钳制,若是调头去打汉津,孙皎这水陆四万人能挡得住?

  若挡不住,关羽就有顺势夺占夏口的可能,孙权的后路就被抄了。

  陆逊策略无法实施,才改为现在主力、偏师东西夹击,遥相呼应的战略格局。

  偏偏关羽带着历战三月的疲兵,还敢主动决战!

  要知道,麦城周围那么多吴军据点是初步占据,还未增修、加固!

  没有预期的坚固防御工事体系,吴军有几个人敢跟汉军野战搏命?

  难道现在撤军?

  撤军简单,舍弃多余的辎重,军士上船,足以在关羽主力抵达前撤到大船上。

  可这么轻易的撤军,面子往哪放?

  丢尽颜面的人还身处高位,脑袋也难保。

  孙权自己都不愿提议撤军,谁又敢提议撤军?

  孙坚、孙策有深厚的军事威望,说撤就撤,全军上下也服气,大不了以后找机会再来打。

  诸葛瑾这些亲信都不敢提议撤军,陆逊会站出来提议撤军?

  陆逊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哪怕他天性开朗,经历孙家、陆家一系列纠纷后,陆逊也学会了沉默。

  特别是今年夏季,郁林太守陆绩病逝,临死还做箴言诅咒孙权‘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把一个本就有病的人,派到湿热的交州去任职,跟谋杀没区别。

  陆逊比堂叔陆绩还要大六岁,几乎是陆逊将陆绩拉扯长大。

  没有人提议撤军,那只能接战。

  已经没有时间加固各处据点,吴军只能全力备战。

  当阳,城外关羽的军营。

  关羽正握一卷帛书犹豫不决,这是王甫整理送来的糜芳认罪书。

  处置糜芳是个棘手的问题,关羽放下帛书,有些心累:“传告江陵,不可怠慢糜氏家小。糜子方虽犯死罪,亦不可欺辱。待战后,送糜子方入益州。”

  廖化书写公文,询问:“君侯,孝先担保黄公衡守卫江陵一事,是否回复?”

  江陵险些被糜芳所卖,荆南三郡守或降或逃,这让关羽颇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恍惚感。

  自襄阳之战、水淹七军以来的傲气消散大半,越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