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养狙
�出足了风头,连带着一众儒生也越发猖狂。

  真以为这朝廷换了主人,他们就有重新出头之日了?据说这群人又开始拿出秦始皇帝刚一统时的精神头来,经常写奏疏给武忠侯,鼓吹周礼和封建。

  乐忍不住,是日去向黑夫禀政时抱怨道:

  “君侯,再这样下去,奉常都快成粪坑了!”

  ……

  “粪坑?那在汝等眼中,儒生是苍蝇蛆虫?”

  这就是法吏眼里的儒生,毕竟在他们心里,“儒以文乱法”,儒士是国家的蛀虫,必须消灭。

  黑夫乐了,儒法可是老仇家了,随时都能干一仗,不过他和秦始皇帝一样,留着那些儒生,还真有用处。

  于是黑夫道:“见过狙公养狙么?”

  乐点了点头,狙是楚地对猴子的称呼,养活戏耍以博取众乐和赏钱的职业,叫“狙公”,他还听过一个狙公“朝三而暮四”的故事……

  但黑夫今日却不想在今天,这个点,谈朝三暮四的问题。

  “狙公给群狙喂食果子,但群狙天性如此,精力旺盛,终日吵闹不休,与狙公为难,你可知如何才能使之不烦扰狙公么?”

  乐手往下一挥:“逐之!”

  “我还要让彼辈耍百戏以娱人呢,岂能逐走?我告诉你罢,光喂食物可不行,得扔个玩物给彼辈,让其自己一边玩去……”

  “武忠侯的意思是……”

  “没错。”黑夫朝着远处的奉常官署一指着:“除了陆贾、叔孙通之外,其余诸儒皆狙也。”

  奉常就是个猴山,上面关满了大大小小的猴儿,头顶还带着冠。

  黑夫道:“知道怎么样儒生才能不终日空谈闹事,鼓吹周礼么?”

  “很简单,给他们找事做!”

  而现在黑夫给奉常的群儒找的事,便是为公子高挑选谥号,因为他才是“太子”……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尤其是从周代开始,王公贵族死了,后人都要给他一个谥号,用以总结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还为此有了《谥法解》这门学问。谥号基本上就是一个字,无非是什么庄、惠、文、襄、桓、武之类,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言简意赅。

  只是到了秦始皇帝时,认为谥号是“以臣议君”,直接取消了,连带底下的彻侯们也不再有谥号。

  但今日,黑夫却恢复了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