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侯,一匡天下。没有盐带来的贸易系统提供财政支持,齐桓公哪有钱去组织多国维和部队、哪有钱年年开诸侯峰会、怎么维护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国际新秩序呢?

  到了田氏当家时,齐也一向以奢靡闻名于世,宫殿比秦好了几倍,不仅养了日益壮大的诸田,还能斥巨资,修建巨防和齐长城,而且大量对外用兵,还常花钱雇佣人打仗,这种情况下,居然还只对农民收十一税,国内百姓日子也还过得不错……

  这一切,都是海盐外售带来的红利!

  但现在,天变了,齐国已灭,秦朝控制了海滨盐场,这个聚宝盆,到了秦吏手中。

  “治大国如烹小鲜,诚哉斯言。”

  秦始皇看着没吃完的那盘鱼,若有所悟地说道:“而这道小鲜里,除了要加点粮外,最不可获缺的,就是盐了,上关国之富强,下涉百姓之食,有了此物,天下方能和味!”

  ……

  秦始皇之所以抽空来这儿瞧一眼,原因很简单:现在帝国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不管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少府,还是国家财政治粟内史,都穷得叮当响,六年以来,几乎无岁不战,骊山陵、宫殿、直道、驰道、五尺道、长城、塞外屯田、巡狩封禅……

  总之,要用到钱的地方太多了!朝廷已经困难到几次追加口赋,引发了民间怨声载道,租税已经收到每亩1.5石,不可能加了,于是乎,前几年大手大脚花钱的皇帝,也不得不开始睁大眼睛四处寻找,看哪儿还能开辟新的财源,来维持自己的野心,以及庞大的帝国。

  既然齐国时,依靠海盐创造了巨量的财富,那为什么秦不可以?

  在皇帝眼中,盐已经不是盐了,而是白色的黄金!

  为此,在咸阳时,秦始皇专门让少府给自己查了查齐地济北、临淄、胶东、琅琊诸郡的盐产量,结果差点没气炸!

  田齐时,每年煮海得盐十多万钟。

  但到了秦朝管理这些盐场时,产量居然缩水一半,只有五六万钟!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几句话也说不清楚,总之秦朝的盐税,距离皇帝预想中的差很多。从去年起,秦始皇已经数次勒令海滨诸郡整改,但效果差强人意。他派遣黑夫来胶东,除了这是他东巡的必经之路外,让黑夫想办法管管当地盐政,也是目的之一。

  而今日,便是皇帝检查成果的时候了,虽然也听说过一些传闻,黑夫也提了一嘴,说是成果可观,明年产量倍增云云,但有些事情,还是要眼见为实的好。

  如此想着,秦始皇也三下五除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