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写日记的拉贝
,我想起来了!
---------------------------------
前世我看过一些作品,既有书籍也有影视剧,例如《拉贝日记》。
里面介绍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与南京大屠杀有关。
在南京城沦陷之后,24名外国人在南京设立了难民区,收容并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
这24名外国人当中,最著名的就是《拉贝日记》的作者约翰·拉贝,他是德国人,现在他供职于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另一位比较出名的人是丹麦人辛德贝格。
在12月13日南京城破时,城外和城里的中国人形成了人数庞大的难民。拉贝和辛德贝格分别主持了大、小两个难民营。
拉贝的难民营在南京城区,四面以马路为界,南为汉中路,东为中山路,北为山西路及其以北一带,西为西康路。界内分设交通部大厦、华侨招待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学等25处难民收容所。
拉贝的难民营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
辛德贝格的难民营位于江南水泥厂。这座工厂的设备来自德国和丹麦,德国人京特和丹麦人辛德贝格是两国资方的员工,被派驻在江南水泥厂。
南京沦陷之后,辛德贝格和京特的难民营收容了2万中国人。为了不让日本飞机轰炸该区域,辛德贝格在厂房屋顶上用油漆绘出一面约1350平方米的丹麦国旗,从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
辛德贝格曾说过:“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
后世的史学家相信,如果没有这24个外国人留下来进行营救,恐怕南京遇难人数就不会是30万,而应该是40万、50万,或者更多。
---------------------------------
起士林·巴德尔糕饼店让我想起了拉贝,因为这家糕饼店的一位工作人员是拉贝的伙伴,他名叫曹迪希,也是德国人。
前世我看《拉贝日记》的时候,阅读过24个外国人的名字,除了几位领头人给我留下印象,其余大多数人的名字和工作单位我都没有太深的记忆。
但是这个曹迪希我是记住了,主要就是因为他是24人当中唯一在餐饮行业上班的人!我是个吃货,特别喜欢美食,于是记住了这个曹迪希和他的起士林糕饼店。
拉贝是大人物,那是日理万机,而且他最近肯定特别忙,我没有多少把握去结交。
眼前这个糕饼店里的曹迪希,我既然路过了他的店,那就进去会一会�
---------------------------------
前世我看过一些作品,既有书籍也有影视剧,例如《拉贝日记》。
里面介绍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与南京大屠杀有关。
在南京城沦陷之后,24名外国人在南京设立了难民区,收容并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
这24名外国人当中,最著名的就是《拉贝日记》的作者约翰·拉贝,他是德国人,现在他供职于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另一位比较出名的人是丹麦人辛德贝格。
在12月13日南京城破时,城外和城里的中国人形成了人数庞大的难民。拉贝和辛德贝格分别主持了大、小两个难民营。
拉贝的难民营在南京城区,四面以马路为界,南为汉中路,东为中山路,北为山西路及其以北一带,西为西康路。界内分设交通部大厦、华侨招待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学等25处难民收容所。
拉贝的难民营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
辛德贝格的难民营位于江南水泥厂。这座工厂的设备来自德国和丹麦,德国人京特和丹麦人辛德贝格是两国资方的员工,被派驻在江南水泥厂。
南京沦陷之后,辛德贝格和京特的难民营收容了2万中国人。为了不让日本飞机轰炸该区域,辛德贝格在厂房屋顶上用油漆绘出一面约1350平方米的丹麦国旗,从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
辛德贝格曾说过:“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
后世的史学家相信,如果没有这24个外国人留下来进行营救,恐怕南京遇难人数就不会是30万,而应该是40万、50万,或者更多。
---------------------------------
起士林·巴德尔糕饼店让我想起了拉贝,因为这家糕饼店的一位工作人员是拉贝的伙伴,他名叫曹迪希,也是德国人。
前世我看《拉贝日记》的时候,阅读过24个外国人的名字,除了几位领头人给我留下印象,其余大多数人的名字和工作单位我都没有太深的记忆。
但是这个曹迪希我是记住了,主要就是因为他是24人当中唯一在餐饮行业上班的人!我是个吃货,特别喜欢美食,于是记住了这个曹迪希和他的起士林糕饼店。
拉贝是大人物,那是日理万机,而且他最近肯定特别忙,我没有多少把握去结交。
眼前这个糕饼店里的曹迪希,我既然路过了他的店,那就进去会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