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够嫁八辈子的横财
  ?

  招不到人,与世家一起淌这趟浑水,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政策开的很好,可是架不住百姓不认啊!

  在武则天的设想之中,此政应该可以吸引一大批无产佃农冒险一搏。

  但是,和武承嗣等人一样,老太太还是忽略了某一种思想在百姓心中的份量。

  武承嗣等人忽略的是民族自豪,而武则天则是没想到百姓的故土难离。

  这使得佃农们宁可继续苟活,也不愿意相应号召,背景离乡。

  “这当如何是好呢?”

  一连数日,户部专设在城中的招募之所门可罗雀,使得武则天也跟着愁眉不展。

  以至于太平、李裹儿前来问安陪驾这种“家庭场合”,老太太依旧想着这些烦心事。

  对此,太平也是无计可施。

  只能说,想法是好的,开出的条件也是优渥非常,可奈何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呀!

  招不到人,也就意味着就算在三地站稳脚跟,也无人建设,更没人开荒耕种。

  世家就算去了,也必然进展缓慢。

  如此一来,必然的结果就是,短期之内看不到什么成效。

  而朝中诸臣对于老太太的这个决策本就颇有微词,看不到效果,谁又知道会不会迟责生变呢?

  “要不.....”太平建议道,“要不再把入边之民的待遇抬一抬?”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去三地垦荒的待遇还能再好一点,那想必能吸引一些百姓吧?

  只见武则天缓缓摇头,“不能再高了。”

  当下的政策是,只要去,就按人头白送三亩田,无偿入籍,免三年税赋,而且以后开垦与朝廷对半分。

  说心里话,这政策已经相当不错了,也是老太太能给出的极限。

  诚然,武则天可以再抬一点,毕竟都是没影的空头支票。

  现在三地荒凉,有的甚至不在大周手里,给了就给了,也不少块肉。

  比如说,许五亩田、免五年税,或者干脆谁开垦就是谁的,朝庭不要。

  这都没问题,老太太并不损失什么。

  可是,武则天不是短视之人,她要看的更加长远。

  之前